|
<p>图为:9月20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左二)在襄城区凤凰温泉考察</p>
<p>特约记者贾金云 记者朱雪晴 通讯员陈剑</p>
<p> 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20%以上,在全区GDP占比达3.2%。</p>
<p>襄城区拥有各类文化产业企业500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固定资产1.2亿元,经营面积3万多平方米,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不含市以上单位)。2010年上半年,襄城文化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襄樊拉动内需中一抹亮丽的阳光。</p>
<p>9月20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在市委书记唐良智、市长李新华、襄城区委书记贾石松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襄城区考察,对襄城区文化旅游发展给予高度评价。</p>
<p>业内人士判断,襄城文化旅游已进入发展的的快车道。文化旅游业,正渐渐成为襄城区乃至襄樊市新的经济增长极。</p>
<p>区委书记贾石松:既要金银,又要山水,更要提升群众幸福指数。</p>
<p>专家学者把脉开方:高扬文化软实力,把襄城建成大花园。</p>
<p>享有“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城池”之称的古襄阳城,拥有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占全市40%,有全市唯一的AAAA级景区古隆中、“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习家池、夫人城、绿影壁……诸多名胜古迹数不胜数。</p>
<p>拥有这样丰厚文化旅游资源的襄城区,在发展上也曾一度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p>
<p>2008年,为了加快发展步伐,他们确立了“建立襄樊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襄城”的发展定位,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在工业上取得了一定突破。然而,如何更好的解决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如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襄城区党委、区政府一班人决定,挖掘“文化”这个襄城所独有的优势,打造文化旅游产业。</p>
<p>他们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建立大旅游工作机制,由区委书记贾石松、区长袁德芳挂帅,及时研究旅游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各方形成合力。</p>
<p>2009年6月,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多次召开文化旅游发展高层论坛,区委书记贾石松、区长袁德芳亲自邀请北大、北师大、中国社科院、南京东南大学、云南丽江市古城区领导及襄樊本地知名专家为该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专家学者纷纷为襄城的文化旅游发展出谋划策,他们一致认为: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撑和灵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和优势。有专家指出:要让襄阳城成为一个大花园,使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学到知识。</p>
<p>这些观点,与襄城区决策者们的想法不谋而合。</p>
<p>为了彻底摸清区情,他们投入300多万元,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普查、登记,并高标准编制了《襄城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襄阳卧龙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尹集新农村建设示范园区旅游规划》等。</p>
<p>区委书记贾石松、区长袁德芳亲自带队赴杭州、成都、河南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成立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分局,从旅游、文化等部门抽出人员从事文化旅游产业招商。</p>
<p>他们确立了“文化立区”的发展战略,按照“传奇襄阳、智慧之城”的旅游定位,襄城区呈报的襄樊古隆中文化产业园项目日前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创建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该项目将通过招商引资,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等加速建设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以尹集新农村、卧龙生态文化旅游区、岘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环城市游憩带休闲生态旅游区等三大旅游片区。</p>
<p>文化旅游项目纷呈,襄城迎来文化旅游高速发展时代</p>
<p>2009年,襄樊市确立了“工业兴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2010年2月,市长李新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着眼于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强化市区旅游龙头作用,启动岘山城市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加快凤凰山水温泉度假村开发步伐。</p>
<p>2009年,襄城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文化立区”的战略目标,首次将“大文化”作为发展六大优势之一,将“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突破”列入该区发展“五大突破”之列。</p>
<p>他们将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干部考核体系。</p>
<p>去年,襄城区签订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近百亿元。</p>
<p>今年到目前,该区先后引进卧龙生态文化度假区、汉江水上旅游开发、岘山公园马跃檀溪景区、谷隐寺项目、习家池、孟浩然故里项目、九天娘娘洞项目等18个重大旅游产业支撑项目,协议总投资99.4亿元,已到位资金2.5亿元。</p>
<p>打开襄城区投资版图,文化旅游板块犹如一匹黑马,引领襄樊新的经济增长极。</p>
<p>襄城区旅游局局长郭开庆坦言,近两年,襄城区引来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文化旅游项目,在襄城区的发展史上还是首次。</p>
<p>省重点旅游项目——卧龙生态文化度假区项目由湖北和兴集团、美国加州喜悦假期旅游有限公司和台湾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凤凰山水温泉今年已完成投资1亿元,2月9日,温泉通泉,水温达52摄氏度,每小时流量200立方米,每日可容纳5000人泡汤休闲。景区循环路、地热井、汤池、接待中心、办公楼、网球场等已基本完工,景区入口路已实现通车,8月底对外试营业。至此,襄樊人开始拥有了集温泉养生、餐饮、娱乐、住宿、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度假一站式体验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圈、两地、五大区”,一圈即景观游览圈,两地即温泉养生基地、禅意养生基地,五大区即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区、民俗风情区、乡村体验区、禅意养生区。</p>
<p>盘点襄城旅游,不得不提到九天玄女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社会化养老协会、马来西亚一家公司共同投资。一期投资10亿元人民币,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老人集中在一个地方养老,而该项目顺利运行后,将改变这一养老方式,老人将享受候鸟式养老,春、夏、秋、冬,老人们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地方安享晚年。届时,襄樊也将成为全国性养老示范基地、养老护理培训基地……</p>
<p>黄家湾风景区,景区三星级厕所、黄公祠景点已建成投入使用,阿丑文化广场、景区南大门等设施正加紧建设。该景区今年已追加投资1500万元完善景区设施,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达7000人次……</p>
<p>襄城区文体局局长徐学琴介绍,襄城区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都要举办各类大中型群众文体活动10多场次。从200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文化艺术节。2001年成立了襄城社区群众文化联合会,目前会员已由当初的10多个发展到30多个,参与的社区群众骨干由当初的10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年参与的人次达10万人以上,成为在全市及至全省都叫得响的群众文化“品牌”。卧龙吴氏武狮会馆、万山红民间艺术团、梨园曲剧团、黄梅剧团、辉海戏剧团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团体走出了襄城,走出了襄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
<p>同时,襄城区文化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除中央、省、市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外,该区还拥有文化艺术演出团体20多个,文化艺术培训机构36个,文化产品经营及服务150多个,文化传播、广告策划企业10多个,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4个,复印打印企业43个,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个体)20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中心8个,电影放映队2个等。</p>
<p>在2010中国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襄城区将在黄家湾风景区举行黄家湾、浙江兰溪诸葛村、广西阳朔周寨村、山东沂南诸葛村四村缔结“亲情友好村”签约仪式,并组织民间文艺团体表演“诸葛招亲”演出,为活动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宣传文化部门也将在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群星璀璨耀汉江”群众文艺展演活动。</p>
<p>大谋划襄城文化旅游展示美好蓝图</p>
<p>夏秋之交,走马襄城,所到之处,一幕幕文化旅游大戏正在精彩上演。</p>
<p>由我国知名文化企业浙江宋城投资兴建的汉江文化广场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汉江文化广场将以特有的汉江文化、三国文化和古城文化为建筑背景,结合现代文明的瑰丽意向,体现坚韧的三国文化本质,是集文化、娱乐、商业、展览、健身等为一体的文化广场。</p>
<p>9月21日晚,规划总投资25.5亿元人民币的汉江风光带项目已经启动,高贵典雅的“汉江女神号”、“米公号”、“古隆中号”、“孟浩然号”豪华游轮正式启航……</p>
<p>目前,面积达68平方公里的岘山开发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中。马跃檀溪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启动资金已筹措到位……</p>
<p>习家池、谷隐寺重建等等项目正在筹建中……</p>
<p>8月25日,著名导演陈凯歌携妻子陈红,冒雨来到襄城区考察,拟在襄城投建“唐城”……</p>
<p>与文化旅游项目同步,襄隆路改扩建工程、外环线建设等一大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p>
<p>而《襄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更是令人倍受鼓舞。这份时间跨度为10年的《规划》将襄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期完成:</p>
<p>近期,目前——2012年底,为襄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p>
<p>中期,2013—2015年底,文化旅游产业做出显著成绩,争创1—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p>
<p>远期,2016—2020年底,将襄城区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事业先进繁荣、产业结构合理、市场健康有序、文化旅游发展环境良好、文化形象鲜明的襄樊市特色文化旅游区,形成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争创3—4个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p>
<p>区长袁德芳满畅谈襄城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景:丰富和弘扬三国文化、古城文化、汉水文化、诗词文化、宗教文化、战争文化等。以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品牌景区、品牌节会、品牌文化旅游胜地。力争打造1个5A景区,5个4A景区,进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景区范围。开展文化溯源研究,光大拔河、穿天节等起源地文化,定期举办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节会,扩大襄阳文化的知名度。策划举办“襄阳文化”和“隆中对”高峰论坛,增加国际关注度。深入开展“一社(村)一品”特色群众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形成襄城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风景。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实施“一乡一品”,建设一批民俗村、特色农家乐。</p>
<p>区委书记贾石松怀豪情展望未来:届时,襄城区将被打造成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战略节点和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并富有魅力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到“十二五”末,把襄城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襄樊全景式的“文化客厅”。到2015年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200亿元,文化旅游业增加值50亿元,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12%以上。襄城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区”发展为“文化旅游经济强区”。</p>
<p>大谋划,必将带来大发展。智论天下,纵横古今,风云际会襄阳城,正从蓝图变为现实。</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