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xwwc/201007/./W020100725294824935112.jpg"></p>
<p>图为:记者叶茂林摄</p>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博雷 实习生李文静 朱莹 陈祥华)昨日,本报携手武大国学院、武汉归元正藏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国学系列公益讲座拉开帷幕。武大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开讲第一课——《孔子的人生智慧——论语选读》,近两小时的精彩演讲,高潮迭起。说到尽兴处,现场数百读者齐声诵读。</p>
<p>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代表</p>
<p>“上个世纪末,有诺贝尔奖得主就说过: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郭齐勇用这句名言开篇,向大家展示了孔子在全世界的声望,并表示:中国的现代化要靠我们自己的文化。</p>
<p>郭齐勇说,孔子的一生非常了不起,“3岁丧父、16岁时母亲病逝,他从小就做过许多贫贱的工作,可一直坚持学习、饱读诗书,终于成就了大学问。”孔子屡遭灾祸,常常颠沛流离,但他意志坚定,乐观通达,“他昭示了一个君子人格的成长过程,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可贵精神。”</p>
<p> 《论语》是生命的学问</p>
<p>北宋初年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昨日的讲座上,郭齐勇也高度评价《论语》:“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就像《圣经》对西方人一样。不读《论语》,就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p>
<p>如何品读《论语》?郭齐勇介绍说,“以生命对生命,以真诚对真诚。儒学是生命的学问,要体验和实践,身心合一,万不可所学与所行脱节。”</p>
<p>随后,郭齐勇还以“论孝”、“忠信”和“仁学”等为题,解释了《论语》中的部分经典段落。随着他抑扬顿挫的讲解,大家也不禁齐声念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p>
<p>教国学应该寓教于乐</p>
<p>讲座完后,不少观众意犹未尽,举手提问。</p>
<p>一位大爷率先发问:“对于重振国学,你有无信心?”郭齐勇笑着回答:“关键是国学的教育得加强。”他建议中小学教材应增添一些儒释道经典。</p>
<p>“针对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该如何教授他们国学?”一名女教师显然是有备而来。郭齐勇说:“‘乐学’是儒家重要的教授方法,家长可带着孩子一起诵读《千字文》、《百家姓》等蒙学作品,寓教于乐。”</p>
<p>三位著名教授齐呼弘扬国学</p>
<p>在昨日的讲座之前,中国周易学会创始人、武大唐明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唐翼明教授,武大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举行开展国学高峰论坛,一齐呼吁重视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p>
<p>唐明邦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化,就必须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p>
<p>唐翼明以他在大陆、台湾以及国外的几十年经历,动情地说:“我1981年离开武汉,直到2008年回到这里,我惊喜地看到祖国在物质方面的巨大改善。同时,我也痛心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飞速丧失。”他表示,重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国学,非常必要。</p>
<p>郭齐勇则以日本企业家借用《孝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来管理公司的故事说明:国学并非附庸风雅,现代人在知识层面、物质享受层面远远超出古人,但不一定能达到古人的智慧,“各界人士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支撑的力量。”</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