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3><FONT size=2>此文我摘抄别人的,好东西应该让大家欣赏。 也为给襄樊添美丽添薪柴。</FONT> <br><br> 襄樊乃古楚地,现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br><br> 它是在古城襄阳的根基上发展成为今天的一座新兴城市。古襄阳本身地理位子的特殊重要性,加上多元文化的融合而形成自我个性的襄樊市。其民俗文化也五彩纷呈,更是历代军事家重视的咽喉。<br><br> 今天咱们就单说说襄樊饮食文化的一景——襄樊人<FONT color=#f73809>吃面</FONT>。<br> 襄樊人爱吃面,尤其是早餐。大早,天一擦亮,街巷路口到处都是支锅卖面的,多半将锅支在店门口.马路边,以招揽吃客。炉灶是大油桶改造的,烧的尽是煤火,炉膛口还加上个小鼓风机,呼呼作响,热气腾腾。吃客们常是吆三喝四的。小铺内,马路边捞个板凳往桌子边一摔,肚子一鼓,冲着伙计一声吆喝:来碗面!襄樊顿时天大亮了。<br><br> 襄樊自古以来属楚地,是个南船北马的南北交汇地。南来北往的先民将各自的习俗带到了襄樊,并在襄樊落地生根。就说这面,它带有中原西北的风格,而却是武汉热干面的制作方法,头天将机制面条煮好,油淋过摊开晾凉,第二天一大早叫卖。浇面的汤料又是典型的西南嗜好——红牛油辣底汤。吃时将面里混些绿豆芽用竹漏勺在滚水中汆热,淋上红牛油汤料;撒上青蒜和香菜碎末,一碗下肚,保管你前胸后背直冒汗。<br> <br> 襄樊的面有三种,一种是牛杂碎汤料。另一种是连筋皮的犟牛肉。(很有嚼头越嚼越香)再就是素面,过油的豆腐块汤料。三种面的底汤一律是红牛油辣子。无论是哪一种面,得边吃边用餐巾纸擦嘴,不然就会被牛油湖住嘴,所以无论到哪个面摊,无不是雪花片片,遍地纸巾。<br><br> 襄樊人吃面还有一标新立异之处,可谓绝无仅有,就是一碗面得黄酒相佐。端上一碗堆的小山似的牛杂面,将酒碗往桌上一放,气壮山河的地一声吼:倒酒!立刻就有一小二拎着一大铝壶,将酒碗斟的四溢。冷天酒煨热,夏天则用冰镇。一碗酒,三两口面与牛杂,热辣带着酒劲,脸就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儿。武二郎三碗不过岗,襄樊人喝酒就没遮拦,天南海北一顿大侃,那个畅快。这风景只是在襄樊得见。<br><br> 纵观全国各地都吃面。北京吃炸酱面,上海吃阳春面,武汉吃热干面,重庆吃担担面,但却无一有我们襄樊吃得丰富,吃得畅快,吃的壮观,吃出襄樊五彩纷呈多元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吃面著称的河南人,除了碗大之外,面里的内容绝不能与襄樊的面通论。一大碗面煮的稀烂,且不说没有牛油杂碎,更没有了武二郎的豪气。只听得吸溜吸溜地吃面声。还有与我们襄樊沾点同俗的陕西。古诗说襄樊兼秦楚俗,秦人以面食为主,自然也吃面,但极推崇泡馍。但吃的仔细,一碗羊肉汤,一块馍馍,一点一点地掰成碎喳,还得待羊肉汤泡透。虽是历朝古都,却吃的少言寡语,吃的个个像兵马俑。<br> <br> 摘自《襄阳日报》<br></FONT>
[此贴子已经被鹿门听琴于2005-6-9 13:36: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