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曾经,华西村就像一个城堡,坚守着自己村庄的身份认同和财富荣耀。后来,这个堡垒被吴仁宝主动打破,他开始了“大华西”并村计划的实施。这个计划被视作华西村“突围”的举措之一。</p>
<p> 并村计划为华西村的发展空间扩张了广度,而吴仁宝的另一个计划是在高度上做文章,于是有了“空中华西村”的构想。</p>
<p> 328米的摩天大楼,位于华西中心村的西南角,俯视着脚底下的这座村庄。村庄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2001年开始的并村计划,使华西村的版图从0.92平方公里,扩张到35平方公里,人口也从近2000人增加到了3.5万人。</p>
<p> 周边13个行政村陆续并入,被分别编号为华西一村到十三村,而原来的华西村,则被称为华西中心村,14个行政村共同组成“大华西”版图。</p>
<p> 合并后的村庄,土地由华西村统一规划和使用。吴仁宝说,合并计划,并非其主动为之,而是应其他村庄的请求,并经过全体村民投票同意,“合并的13个村庄,全部是100%的通过率”。</p>
<p> 事实上,所谓并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而只是完成土地的流转。13个行政村的村委会,仍存在并独立处理村务,土地的所有权也仍归属原集体经济组织。华西村主管周边村的副书记吴蕴芳说:“什么时候想收回,都可以。”对于华西村而言,关键是获得了土地的统一经营和规划权,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p>
<p> 并村8年来,华西中心村用于周边村修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累计已达8亿元。为了打通龙砂山对北华西经济发展的阻隔,并村以后,华西集团投入了数千万元,打通了龙砂山隧道,将山南山北连为一体。</p>
<p> 对于并入华西村的周边村民而言,除了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补偿费用,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作为一个华西村村民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好处。</p>
<p> 合并前,西巷村与华西村仅一路之隔,却是两番景象。20多年前,华西村的村民已经住进别墅,而西巷村的大部分村民在21世纪初还只住在水泥墙的板楼里。2002年5月,成为“大华西”的村民后,赵岳忠很高兴。他开始和华西老村民一样,享受每人每年300斤大米、350元粮款等固定福利。他原来耕种的土地,交给华西村统一经营,华西村为其安排了一份工作,最初在华西村派出所当协管员,一年后被调到华西农建公司售楼处工作,妻子也开了个表店。每年全家的收入至少有5万元。而此前他种地和在村里当电工的收入不过1万元。</p>
<p> 华西村还为周边村的村民统一建设了别墅住宅,所有并入的周边村村民,均可将原来老房作价,补上差价后购买居住。</p>
<p> 并村计划为华西村发展空间扩张了广度,而吴仁宝的另一个计划是在高度上做文章。在花园洋房、名车股份之后,摩天大楼的五星级高档生活,是吴仁宝送给华西村民的又一份大礼。</p>
<p> 在摩天大楼建成之前,华西村的第一高度是98米高、7级17层的华西金塔。在它一楼的电梯口,挂着一幅宣传标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登金塔也遗憾”。</p>
<p> 这个塔形的中式建筑,是华西村建村35周年的献礼作品,投资1.2亿,花费两年半时间建造,1996年竣工。今年6月,华西的第一高度将达到328米,15年长高了两倍多。在这15年间,华西村的年产值,也从1996年的20多亿元,增长到了如今的450亿余元。</p>
<p> 在摩天大楼的脚底下,是建成于2005年的华西村幸福园。园子里,有各种人物雕像,孔圣人、清官海瑞等。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伟人的雕像,摆在最中间的显著位置。</p>
<p> 吴仁宝说,在这个园子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信仰,人有了信仰,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而他本人的信仰,就是给华西村的村民带来幸福感。</p>
<p> (据《京华时报》)</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