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讯(通讯员牛合群)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枣阳市粮食总产量12.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亿公斤;粮食品种进一步优化,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9.3%,实现连续六年粮食增产,“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地位进一步巩固。</p>
<p> 枣阳市农业部门指出,该市在粮食已经连续五年增产的高基数上实现再增产难度很大,2009年粮食增产的成绩来之不易。究其原因,枣阳市在粮食生产上实施的四大举措功不可没。</p>
<p> 惠农强农政策为粮食增产注入了“强心剂”。一方面,2009年该市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总额为1.68亿元,农民每亩补贴达80多元。同时,国家提高了主要粮食作物最低收购价,小麦提价13%,水稻提价11%,稳定了农民种粮预期。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良种育繁、病虫防控、标准良田建设、农机推进等国家优粮工程69个,带动地方投入2000多万元。</p>
<p> 板块基地建设优化了粮食生产结构与布局。通过多年板块基地建设,枣阳市形成了粮食“北麦南稻”的合理布局,建立了粮食生产的主要产业带,为粮食优质高产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在稳定发挥水稻、小麦的传统生产优势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粮食基地,从2008年秋冬季开始,大力开发了1万亩“冬闲田”资源。</p>
<p>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带动效果显著。2009年,枣阳市安排了59个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示范片内,实施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防控、肥水运筹、农机作业“五统一”,提高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统防统治率和机械耕种率,不断刷新粮食高产纪录。枣阳市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513.07公斤。</p>
<p> 农业抗灾减灾工作主动有效。2009年小灾不断,暗灾不轻,发生大小灾害10多次,农作物受灾10多万亩。枣阳市建立农业抗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有效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全力防灾减灾。农业部门不断加强农业灾害的常态管理,加强农业灾害的风险控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在关键农时,组织专家会商,提高灾害的研判水平和应对能力。全年为2.1万多亩受灾水稻赔付332万元,落实农机购机补贴资金1568万元、拨付退耕还林补助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及低产林改造资金1320多万元。</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