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记者徐勇</p>
<p> 1月7日,日平均温度只有1℃,天干冷干冷的。</p>
<p> 徐素芳裹着一件绿色军大衣,在刺骨的水中洗衣服,双手早就裂开了几个口子。洗衣机她舍不得用,因为她家用的是“高价电”。</p>
<p> 徐素芳曾是湖北雪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美公司)职工,虽然现在不在这干了,但还住在该公司位于庞公路的家属院里。</p>
<p> 从去年10月开始,小区里30多户贫困下岗工人不得不用“高价电”。</p>
<p> 一度多出三毛三</p>
<p> 记者最先到的是刘小云家。客厅里的家具就是一张小餐桌和三把不一样的凳子,刘小云想让大家都坐下说话,但她办不到。</p>
<p> 居民夏红莲说,刘小云的公公婆婆都有重病,孩子又还小,所以她不能工作,全家就靠她丈夫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每度电九毛钱,高出市价三毛三。”居民寇艳向记者出示的缴费单上,清楚地写着,除了0.57元/度的电费,还有0.33元/度的“公损费”,这意味着他们每月大概要多出二十几元电费。</p>
<p> 更让他们纠结的是,家属院里的住户都是雪美公司的职工,在岗人员的电费是按0.57元/度在收取,用“高价电”的恰恰是他们这些下岗的。</p>
<p> “他们不是厂里人了”</p>
<p> “一个小区为啥两种电价?”</p>
<p> 雪美公司副总经理宋启明回答得很直接:“因为他们不是厂里人了。”由于存在线路和设备损耗,平均下来,一度电的费用是0.9元。考虑到供电部门规定的普通居民电价为0.57元/度,多出来0.33元便作为一种福利由公司承担。“既然已经不在这里干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再补贴他们?”</p>
<p> 期盼中的电改</p>
<p> “哎,人一走,茶就凉。”得知公司的答复,居民们很是心酸。</p>
<p> 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进行电改,这样就不用为损耗买单了,目前他们已经征集到100余户居民的“同意电改”签名。</p>
<p> 该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职员工告诉记者:“纺织行业吃的是身体饭,哪天干不动了,搞不好也要下岗,公司可能也会这样对我们,还不如早点电改。”</p>
<p> 而宋启明表示,同意家属区进行电改,但应由住户自筹资金。</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