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07/RB010701_10.jpg"></p>
<p>数字说</p>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07/RB010701_9.jpg"></p>
<p> 记者 李晖 通讯员 黎发建 刘东</p>
<p> 2009年,围绕全市经济总量四年翻番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县域经济三年翻番的要求。我市县域经济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因地制宜,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比学赶超,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全民创业等途径向前推进。县域经济的快步发展,不仅使县级工业有了较多看点,一批企业由小到大快速发展,规模企业质效大为提高,产业集群和链条得到拓展,而且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p>
<p> 百姓说</p>
<p> 产业发展好 就地能挣钱</p>
<p> 襄阳区伙牌镇老李家村农民杨永年没有想到,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后,自己会成为企业“蓝领”。1月6日,在伙牌工业园打工的他告诉记者,现在园区多,开工的项目多,原本计划出去打工的不少村民都留了下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p>
<p> 家住襄阳区朱集镇王集村的张祥如今在村里的襄樊德展彩瓦厂务工,“去年我们村里有120多人在厂里务工,每人月收入1500元,不仅照顾了家人,农忙时节也能帮助家里。”</p>
<p> 张祥介绍,“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引导搞好发展规划,村里又办起了5个企业,在本村务工每天收入最少也有50元,自己还可以结合季节种植蔬菜运到城里卖,一年总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少。”</p>
<p>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搭建产供销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现在我们的娃娃菜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外地客商的抢手货,今年娃娃菜的销量更好了,价格也更高了。”1月5日,宜城市孔湾镇杜岗村农民吴建军望着刚打包装箱、准备销往广州的一大车娃娃菜兴奋说,“过去我们种植的冬瓜、白菜基本上在本地卖,订单少,价格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村里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我们提供种植品种、技术和销路,签订订单,从韩国引进了娃娃菜,我们村里600多户全部种上了娃娃菜,我自己种了8亩,年收入达3万元。”</p>
<p> “我以前不会种植香菇,在合作社技术人员指导下,去年种了6亩香菇,而且合作社还统一订单收购,使我不仅赚到了钱,并且我种植的香菇通过襄樊大山公司进入了国外市场。”与吴建军有同感的宜城市板桥店镇新街村农民黄元芳如是说。</p>
<p> 专家说</p>
<p> 工业为基,打造“经济隆起带”</p>
<p> “县域经济是我市加快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正在努力赶上全省发展步伐,并且信心十足。”1月5日,市县域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涂耀国拿出一组数据说,“县域经济的发展靠工业带动,各县(市)区领导把强力推进工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6年县域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25%,2009年11月底达到了42.6%,同时,县域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p>
<p> 涂耀国说,2008年,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令人欣喜的拐点,6个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进位,这在全省是不多见的。2009年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机下,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不减,增势强劲。2009年5月,全市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市委、市政府重奖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县(市)区,拿出4472.36万元资金对2008年在全省考核中进位的6个县(市)区进行奖励,吹响发展县域经济集结号。</p>
<p> 首次重奖县域经济先进,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推进县域经济快步走的决心和期望。不甘落后、赶超先进成为县域经济新一轮大跨越的基调。</p>
<p> 襄阳区确立了“2009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的发展思路,着力培植机电汽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服务业和房地产“四大百亿元产业”,建好襄阳创新工业园、光彩工业园等八大园区;老河口市大力实施大开放大引进战略,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土地瓶颈;宜城市掀起了思想解放、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五个新高潮;南漳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培育建材、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奋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成长;保康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发展战略,突出项目主线,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发展磷化工业、推动全民创业;枣阳市建设大项目,大力实施技改扩能项目,提升传统产业,抢抓机遇新上前沿科技项目,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增强发展动力;谷城县以壮大特色产业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汽车零部件、蓄电池、再生资源等十大项目板块,打响了园区建设、全民创业、城市建设攻坚战。</p>
<p>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任兴亮介绍说,“尽管有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县域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尤其是通过这两年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量正在快速形成,积蓄了产业快速扩张的能量。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好、发展环境好,发展格局变化大、工作推进力度大、提前翻番希望大。”</p>
<p> 据介绍,去年,我市纳入县域经济考核的7个县(市)区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投资额大幅增长。各县(市)区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已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襄阳区投资15亿元的中国光彩事业襄樊工业园项目,南漳县投资15亿元的龙蟒集团磷酸盐项目、投资5.1亿元的华新水泥二期工程项目,谷城金洋冶金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骆驼蓄电池公司年产380万支高性能新型蓄电池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之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