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04/2999_2010010413573011H1e.jpg"></p>
<p>食品券</p>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04/2999_2010010413573020S7e.jpg"></p>
<p>凭食品券就餐的市民</p>
<p> 食品券是美国政府为救济低收入者而免费发放的食品兑换凭证,被美国人视为”粮票”,每年都有美国人使用它。在现今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使用人数创下新高。政府最新数据表明,领取政府食品券来购买食品的美国人数量2009年创下历史纪录,达到3150万人,比前一年上升了17%,超过了2005年11月的2985万人的高峰水平,当时是由于卡特里娜飓风的受害者领取紧急福利而造成人数上升。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两位数,而且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一些政府部门估计,有超过1600万符合资格的美国人无法获得食品券。这严重影响到美国人的生活,也影响到商家的利益。据路透社报道,根据最新调查,8个美国人中大约有1个人依靠福利券购买食品,1/4儿童靠此果腹。现在,美国的失业人口重新就业需要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食品券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对接收“粮票”的商店也非常重要。现在的数字说明,经济虽有好转,但仍处“寒冬”期,不少美国人都盼望,今年经济能回暖</p>
<p> 新年期盼:</p>
<p> 有一份稳定工作</p>
<p> 金融危机让众多美国普通人遭遇了生活困境,许多人在2009年里失去了工作。随着世界经济艰难探底回升,2010年也已经到来了,“有一份稳定工作”成了时下美国广大草根人群的新年期盼。</p>
<p> 对于失业近一年的纽约人杰西布朗特来说,有工作干是她对新年最大的期盼。2009年12月31日,正陪同来自得克萨斯州的表哥一家参观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布朗特对记者说:“2009年是我40多年人生中最倒霉的一年,因为我失业了。在这个让我刻骨铭心的年份只剩一天的时候,我希望2010年会带来转机。”</p>
<p> 布朗特原来在一家金融服务咨询公司工作。2008年下半年金融风暴横扫美国时,随着众多金融公司倒闭,她所效力的公司业绩也一落千丈。2009年年初的一天,公司老板对她说:“你要做好回家的准备。”没过多长时间,她就收到了解雇通知单。“如今一年就要过去了,可我始终没有接到老板要我回去的电话。”布朗特沮丧地说。</p>
<p> 辞旧迎新之际,布朗特说:“我对2010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每天睁眼醒来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什么衣服去上班,而不是如何去投递求职简历。”</p>
<p> 在美国最大的百货商店梅西百货,营业员同样对新年充满了期盼。一名胸牌上印着名字“露西”的女营业员说:“这些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们的客人比平时多得多。虽然一天工作下来腰酸背疼的,但顾客多了,我们的梅西就有希望,我也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p>
<p> 露西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对记者乐呵呵地说:“对我而言,如果2010年天天都有这么多客人,我就是再累,也会感到幸福和安全。”但露西也担心,旺盛的购物季过去后,客人会渐渐减少,她还将面临新的考验。</p>
<p> 连日来,纽约曼哈顿成为购物者与游客的天堂,警方也出动了大批警察维持秩序。一名在第五大道上值勤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警察说,今年过年光顾第五大道的人似乎比去年多。他笑着说:“我已经看到一丝经济复苏的光亮了。虽然这些天总是加班,但看到大街上日益增多的人群,我感觉舒服极了。”</p>
<p> 众多美国人都希望新的一年好运快点降临,大家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p>
<p> “粮票”生活故事一</p>
<p> 主角:莎拉 蒂龙</p>
<p> 没有它</p>
<p> 孩子就要饿肚子</p>
<p> 莎拉和蒂龙2009年年初的时候,应该还可以有7万美元的年收入。莎拉卖健康保险,蒂龙在一家空调公司工作。然而,莎拉在春天失业了。几个月后,蒂龙也下岗了。他们共同拥有一份失业证明,有3个孩子,其中一个还因营养不良患上了神经紊乱疾病。</p>
<p> 他们每两周去蒂龙母亲那“蹭”一次饭。他们把珠宝典当了。莎拉去刷盘子。蒂龙给她打下手。他们的挫败感终于在一天晚上被一盘豆子引爆。他们指责对方,全家唯一可以吃的东西就剩下一盘豆子。</p>
<p> 莎拉说:“我们当时都暴跳如雷,人饿着肚子的时候更容易被激怒。”</p>
<p> 如今,“粮票”帮助他们的家庭收入达到每月623美元。蒂龙开始打各种零工。他说:“我以前一直觉得接受公共福利的人很懒惰,但现在食品券帮助我养活我的孩子们。”</p>
<p> “粮票”生活故事二</p>
<p> 主角:电工德森</p>
<p> 食品券</p>
<p> 补上了缺口</p>
<p> 电工德森的工作地点离家有段距离。如今,他的油费翻了一番。食品价格去年涨了不少。他的健康保险费也增加了。算上200美元的加班费,德森一家每月的生活花销还是多了400美元,好在“粮票”补上了这个缺口。</p>
<p> 像许多新享受到这项福利的人一样,德森说,虽然有人批评这个计划,但他并不认同。“粮票”计划帮助德森家还能吃到水果、蔬菜、面包和肉。“有些人选择不结婚,那样他们就可以申请补贴。”但德森是个已婚人士,有自己的工作和房子。他说,“我不会用政府的钱去买咖啡或苏打水那样的奢侈消费。对我而言,那样做良心不安。”每个月当新福利打进卡里时,食品商店都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午夜购物者。政策分析家认为,这显示出福利受益者的渴求。</p>
<p> “粮票”生活故事三</p>
<p> 主角:沃德洛夫人</p>
<p> 终于有了</p>
<p> 像样的晚餐</p>
<p> 沃德洛夫人失业前在养老院工作。她丢了工作后没多久,沃德洛先生也失去了从事9年的建筑工作。随后,艰难的生活到来:交不起电费,电力公司威胁断电;正餐吃鸡蛋面;从慈善组织领取肥皂……</p>
<p> 32岁的沃德洛先生身材魁梧,对人友好。他说,自己后来在一家信封厂打工。由于沃德洛夫人仍然没找到工作,他们已经有两个月没交上房租了。每个月429美元的“粮票”填补了拖欠的房租,还让周末的餐桌上偶尔能出现烧烤。</p>
<p> 沃德洛夫人说:“我上周末刚吃了烧烤,真是顿不错的晚餐。”这让她想起来自己失去的东西,也提醒了她所希望重新获得的生活。“我一度以为我们又是中产阶级了,我希望吃那样美味的晚餐。”</p>
<p> 数字</p>
<p> 53%</p>
<p> 2009年零售商的电子福利交易(EBT)上升了53%。EBT包括食品券和其他政府福利,例如对有需要的家庭实行暂时现金援助以及产妇的食品援助等。</p>
<p> 17%</p>
<p> 在2009财政年中,总共有193753个美国零售业者接受食品券,比过去要多17%。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凯文说,对于一些零售连锁商来说,这要占到他们利润的10%到12%。在那些贫困程度较高的地方,这个数字可能要更高。</p>
<p> 550亿</p>
<p> 很多接受食品券的人都是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相当于年收入低于2.2万美元的4口之家。今年,很多开始领取食品券的都是一些工薪贫困家庭。2009年,有550亿美元食品券被抵用,而2008年这个数字是370亿美元,2007年这个数字是310亿美元。</p>
<p> 14%</p>
<p>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0财政年使用的食品券将达到640亿美元,其中有60亿美元来自经济刺激计划,这要比2009年高14%。</p>
<p> 链接</p>
<p> 美式“粮票”沿革</p>
<p> ●美国首创的食品券计划始于1939年5月16日。当时在计划实施的4年中,一次性或多次性受惠的美国人累计达到2000万人次,覆盖了美国近一半的县(郡),总计耗资2.62亿美元。最高峰时,食品券计划同时资助了400万人。</p>
<p> ●1943年春,食品券计划暂时被中止。18年后,食品券计划再次开始实施,有人提议为其立法。</p>
<p> ●1964年,约翰逊总统提请国会通过对食品券计划进行永久性立法。同年4月,法案最终被国会通过,同年8月正式生效施行。</p>
<p>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票”计划遭遇了最强烈的反对和抵制。有人批评其是现金福利。几年中,申领人数暴跌。随后克林顿开始将这一计划作为帮助贫困劳动者的一项内容广泛推行。布什政府进一步扩大了成果。奥巴马也继承了该计划。2008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将粮票计划正式更名为“补充营养援助计划”。</p>
<p> 背景</p>
<p> 食品券计划曾大受批评</p>
<p> 自从2007年12月经济开始衰退以来,关于食品券的整个理念都发生了变化。28%的黑人、15%的拉美裔和8%的白人接受了救助,每人平均每月享受130美元的福利。</p>
<p> 一些人认为食品券计划是美国社会保障计划中“最有讽刺意义的项目之一”。</p>
<p>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罗伯特说:“食品券福利对接受者的工作和婚姻都没有好处。食品券的发放标准应该像现金福利那样严格,包含对工作的要求。食品券计划是‘老古董’,会重复所有因贫困爆发战争的错误。”</p>
<p> 还有人认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食品券计划起到了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对美国经济和财政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它不失为政府调节的一个杠杆,但支付食品券费用的有增无减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不过总体说来,随着计划的推行,持反对意见的官员逐渐减少。</p>
<p> 分析</p>
<p> 今年关键词:复苏</p>
<p> “复苏已经开始”,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首个判断。</p>
<p> 由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2009年持续蔓延,全球主要经济体当局紧急应对,力度空前,世界经济终于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触底、企稳并逐渐复苏。但在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的复苏势头强弱不均,各行各业或喜或忧。</p>
<p>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组织“为奥巴马打分”的活动。杂志邀请政治分析师、专栏作家等为“奥巴马新政”打分。结果,奥巴马最终成绩为“B+”。美国2009财年赤字达创纪录的1.42万亿美元,在失业率升至两位数后,奥巴马政府制定更多经济刺激措施难上加难。一些分析师担忧,美国经济复苏可能步入“失业率高企——消费持续低迷——商家不愿雇工——失业率再度攀升”的恶性循环。奥巴马在医改和经济两场内政“重头戏”效果关键看今年,经济复苏成为今年奥巴马执政的关键词。</p>
<p> (文图据新华社、《北京晚报》)</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