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87|回复: 0

襄城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3 07: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襄城区位于襄樊市区汉江以南,地形东低西高呈三角形,东、北边界以汉江为界,沿江以平原为主,西南部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全区版图面积6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30公顷。辖1个乡、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29个行政村、40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底有住户14.3万户,4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万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襄樊军分区等市级首脑机关位于襄城区。襄樊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在襄城区境内。
      2006年基本情况:
      
襄城区版图面积6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9千公顷。其中水田10.12千公顷,旱地6.07千公顷。全区辖1个乡、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27个行政村、40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有住户14.6万户,4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2万人。人口出生率8.33‰,死亡率3.43‰,自然增长率4.9‰,计划生育率97.76%。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9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同比增长21.5%。
     粮油作物全面丰收,亩平增产5%。养殖业克服上半年价格下滑、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等困难,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主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实现增产增效。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区各类龙头企业已达43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加大,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5元,增长10.6%。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以钱养事”的公益性服务新机制初步建立。先后在12个村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一建三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林牧副渔业实现总产值9.58亿元。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05千公顷,产值3.36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比例为5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090公顷,总产量139302吨,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产量分别为87838吨、41758吨、5551吨。棉花种植面积504公顷,总产量549吨。全年油料总产量9654吨,其中芝麻、油菜、花生总产量分别为333吨、4940吨、4381吨。土特产总产量分别为:瓜果4277吨,茶叶4.5吨。专业种植蔬菜5512公顷。畜牧渔业年总产值为3.14亿元。肉类总产量为18606吨。其中:猪肉14072吨、牛肉1700吨、羊肉647吨。年末存栏生猪84016头、牛22878头、羊28436只。全年共出笼家禽258.69万只,禽蛋产量6936吨。水产品产量8830吨。渔业产值为5317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420台,排喷灌机械1500台,收获机械150台。运输机械2000台。全区机耕面积973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65%。机械播种面积9600公顷,占实际播种面积的比重64.6%。机械收获面积8260公顷,占收获总面积的比例55.6%。区财政支农资金912万元。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增加值4.2亿元,利税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19%、36.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新增7家,总数达到21家,实现产值6.57亿元,增加值1.98亿元、利税46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8%、26.5%和28.6%,有力推动了全区工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先后完成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1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产品产量:棉布产量4500万米,轴承产量580万套,水泥产量25万吨。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同比增长44.3%。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成为投资的新亮点,襄城经济开发区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企业入驻创造良好条件,现已引进10个项目,总投资达9.4亿元。先后有十多家企业进园发展。檀溪、庞公、王府等地发挥区位优势,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工业小区,完成投资4500万元以上,工业小区已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大江截流顺利推进。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500万元,同比增长46%。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组织实施了公路村村通、渭水水库除险加固、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新建通村公路180多公里,完成造林面积1.2万亩。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引进埠外客商投资项目130多个,实际利用埠外资金4.2亿元,其中,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完成投资2980万元,追加投资项目16个,完成投资3800万元,利用外资405万美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8.78%。农村市场成为销售的新亮点,新增农村超市40家,农村商品零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0%。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完成出口创汇1244万美元,增长19.96%,其中星火公司成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国际商都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41人,帮助2398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区建设全面提速,19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问题得到解决。城市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全年享受低保待遇对象达到125290户次、350813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2426万元。
     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区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市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得到加强,血吸虫、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全区乡镇以上卫生机构9个,病床218张,专业技术人员589人。经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持有医疗证照的乡村医生239人。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为137100人(次)。大力推进科教兴区战略,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6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区有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14201名、在任教师1091人。小学56所、在校学生为18318名、在任教师1629人。幼儿园(含托儿所)1所,在园幼儿285名。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088名,在任教师94人。扎实开展以“清洁城市,美化家园”、“一创三争”活动为载体的城市管理工作,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人口控制目标全面实现,全区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组织实施南部山体和隆中风景区矿山关停工作,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辖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区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初步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8-27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