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277|回复: 2

穿越岁月的烟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4 17: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俊
咱老百姓的日子,离不开衣、食、住、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关键就看当家主妇们能否把这四件事“糊得圆”。我大姨,就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主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买什么都离不开票证,有粮票、布票、油票,还有火柴票、烟票、酒票等五花八门的票证。有的时候手里有钱但没有票还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姨那时候已经通过刚恢复不久的高考走出了农村,师专毕业后嫁给了同样是工人的姨父,吃上了“商品粮”。他们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也能在单位吃大锅饭,一年下来,手里多少会剩下一些粮票、油票。每年腊月,大姨总会四处打听,找熟人换点布票,到供销社里买几匹布,也不忘给我们家送一匹,尽管不能保证我家人人都能穿上一个补丁都没有的新衣,也足可以让我们的新年过的像样一点。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岁月里,大姨捎来的布匹,就像是一种能耐的象征,妆点了我幼年的面子和心灵。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票证隐退江湖,做生意的个体户多了起来。大姨和姨父也没有了公共食堂,“吃”渐渐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姨上班要路过一个菜市场,每天她都起得很早,仔细打听猪肉、鸡蛋还有想吃的蔬菜的价格。但是这时候她是不会买的,因为早上的菜虽然新鲜价格也最贵。等到中午,摊贩们急着回家,她就可以以最低的价钱收个尾,只要不是绿叶菜,营养价值也不会差太多。姨父就常常很惊讶:“咱家伙食还不错,每月生活的开销居然也不多。”大娘啥都不说,只在心里得意地笑。
在县一中上高中时,离大娘更近了,每个月放大假我都要去大娘家打牙祭。有一次大娘带我去武商,那是我第一次逛超市。我看到排列整齐的货柜,有烟酒、粮油,有日化、零食,甚至还有蔬菜和鱼肉,品类齐全,货柜前没有售货员,也没有挡着顾客的玻璃,人们推着小车,看中啥就拿啥,最后统一结账,买东西真成了一种自主化的享受了。大娘轻车熟路地带我到生鲜区,给我买了一条鳊鱼,说这个不上火,油煎了特别嫩,还能补脑。她又带我到冷冻区,给我买了几罐酸奶,说学生喝这个又补钙又助消化。这里的服务员都认得大娘这个熟客,热情地提醒着后天“年中大促,全场半价”的活动,大娘红光满面地答应着一定来。结账的时候,她拿出会员卡让人积分,还一边兴冲冲地对我说:“这个会员卡,享受会员折扣,积分可以兑换东西呢,特别划算。”原来那个熟悉的精明干练的大娘一直都在,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穿过朦胧而漫长的岁月,在讨价还价、你买我卖这样充满烟火气息的商业世界里,变了的是更快捷更方便的购买方式,不变的是每一位经营者热爱生活利人利己的拳拳情怀,不变的是每一个购物者心系家庭珍爱生命的温暖灵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