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实体书店看大学在场
□陈仁铭
先从我的一次购书体验说起。
十年前,我出差到厦门,在厦门大学校门外,遇到一个书店。见了书店我就一定得进去,这是多年的习惯。这个书店只有两间房子宽,设施简陋,书架上堆满了书,熙熙攘攘的人让你挪不动脚,除了人和书以外,就再没有空地方了。一眼扫去,书架上很多书都是我喜爱的。政治哲学、文化哲学、思想史等高端的人文社科类图书琳琅满目,不自觉一下子买了300多块钱的书。我喜欢的米瑟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和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就是这次买的,正是这两本书激发了我后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奥地利学派理论的兴趣。提作沉重的书走出书店,我在想:这么小的一个书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术性、思想性的书?
我一直喜欢看思想性、学术性强的图书,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图书。以前是政治思想史类,主要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后来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传播思想史、新闻思想史等等。每次或买书或看书,或阅读文章,或写作文章,都会不自觉地问:思想呢?思想在哪里?因为这样的苛求,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襄阳的书店不屑一顾。是的,襄阳书店里这样的书着实少了一些。
然而,襄阳有一个民营书店,却在思想性、学术性的图书方面给予我极大地满足。这个书店就是襄阳开明书店。
襄阳开明书店是从经营考试图书起家的,现在发展成了人文社会科学齐全的大型实体书店,而且去年还在樊城开了分店,装修豪华,环境优雅。说它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购书欲望,是因为我许多阅读、珍藏的书都在这个书店购买的。我也经常给别人推荐这个书店的书。
但是,在这个书店也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几天前还在书架上摆放的书,没几天就下架了。问他们的彭总为何。他轻描淡写地说:你说的这些书都是理论性太强的“冷僻”书,没人买,退回出版社去了。我看他一脸的无奈,知道生意不好做。
这就回到我在厦门购书时想到的问题了:为什么厦门那个小书店有那么多高端的图书,而襄阳门面这么大、装修这么豪华的书店,却卖不动具有思想性、学术性的图书呢?厦门大学门前的书店与开明书店相比,那个书店靠近厦门大学,而开明书店附近没有大学。这样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个问题一定与当地教育有关,特别与高校的设置有关。也就是说,从当地书店的图书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大学数量、规模和专业。反过来,关于大学设置的问题,看看当地书店的图书品种便知二三。
延伸一下,结论可以是:襄阳书店的教材教辅多,说明襄阳的中小学教育比较发达。我们的四中、五中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学,你能说跟襄阳当地书店的努力没有关系?襄阳书店的高端书不多,说明襄阳的大学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就地市级来说,这个恐怕也是事实;思想性、学术性强的书卖不动,说明襄阳大学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比较少。襄阳四所大学,除了湖北文理学院文科设置比较齐全以外,其余都是工科学校。当然,襄阳的开放水平不够高导致外地买书者少,也是高端图书少的原因。
走进实体书店,能看到想到的很多,既有高兴事,也有心酸处,上面说的只是其中的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