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34|回复: 0

北街的书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5 0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街的书香
□于子襄
襄阳北街135号,有一个被读书人喜爱的“襄阳旧书城”。这个实体书店在此已二十三年,店主人叫张哲,这些年来,人们一直更习惯叫这里为“阿哲书屋”。 张哲常说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智慧之泉,“贫者读书而富,富者读书而贵”,他就是个守泉人。他说自己虽然称不上是读书人,但绝对是个爱书人。
“阿哲书屋”共有两层,总面积不足二百平方,上下都堆满着各种各样的书。这样,留给顾客的空间就显得有些狭窄。但这里的书味书量是足够的,它还另有两间仓库,加起来,总藏书量有近20万册。这里是襄阳最大的旧书店,张哲还拥有全省最大的旧书网,在全国,他也是最早实现网、刊一体化的店老板,他已经将书卖到了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
张哲以书为生计的经历充满艰辛,他出生在南漳县武安镇,大学毕业后,为了生计,他出外打过工、自已办过服装厂、摆过地摊……种种的艰辛,并没消磨掉他爱书的情结。他把挣来的微薄的收入,大都投在了买书看书上,没钱买书,他就会频频光顾那些图书馆,驻足那些星散的旧书摊。沙里掏金,山中寻泉,他饱览了一本本好书,从中体味着生命中的快乐。1996年,为了理想,他又回到襄阳,这个自称“乡下人”的人,靠一步步实现了开店的理想,终于有了自己的“阿哲书屋”。
《襄阳日报》及襄阳广播电视台曾多次报道过“阿哲书屋”和张哲本人,现实中,阿哲一家至今还是靠经营书屋和卖书为生。然而,从今日的大环境看,实体书店,大不如前,而且越来越不景气。阿哲说:“这其中,有电子书的出现和网媒浏览的冲击,也有人们阅读书籍的时间和兴趣在下降。”为了贴补家用,维持书店的运转,阿哲说:“老婆为了家,为了书店,已经出外打工去了,不这样不行啊。”为了省钱,现在书店里里外外只有张哲一人在操持,我前几日去,还看见他在门外卖起了“绞蒜器”,书香之地竟落得如此尴尬,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他告诉我,北街的房租本来就贵,为了付房租,他已将原来的两间门面租出去了一半,只留一间开书屋,以缓解眼前的压力。
“阿哲书屋”的困境被报道出来后,已退休的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杨斌庆捐书支持他把这个实体书店开下去,多位热心人捐书帮张哲走出困境,本土作家熊万里专程来到他的书店,给他送来了80本《襄音无改》。广州一位姓莫的书友,来襄阳旅游,看到本地报道后,专程来到“阿哲书屋”,一口气买了1400元的书,还多塞给张哲200元钱。回广州后,又寄给他600多册文史类书籍,鼓励他一定要将书店坚守下去。著名藏书家陈子善教授、秦杰给他发来了寄语,鼓励他珍爱这一方之地,继续做爱书人的好朋友。著名书评家徐雁教授更是寄语道:“我岂肯得新忘旧,君何妨以有易无。”此时,张哲很感动,他说:“前两年,就有人用40万让我转让书屋,我拒绝了。我就是穷得没有裤子穿,书店照样还要弄,不能让帮助我的大家失望。”2013年,他的书屋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授予“励志书屋”称号,那次在全省范围内评出了十个“励志书屋”,襄阳仅阿哲书屋一家。
面对举步维艰的现状,张哲选择了坚守。近日,中宣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加坚定了他办好书屋的信心。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阿哲书屋”会继续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作用,让书香溢满襄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08: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