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67|回复: 0

阿哲和他的襄阳旧书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7 19: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哲和他的襄阳旧书城
□康继会



平时最大的喜好便是读书。于是,多年来新华书店、图书馆、图书音像中心、花鸟市场上的旧书摊等,只要是有书的地方,常常会留下咱的足迹。咱阅读的“食性”也很杂:社科史哲、文艺、传记、宗教、农林、摄影美术…虽然读书没有带来财富,但丰富了精神、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技能。找书、借阅、购书的脚印虽然踏遍襄阳的条条街道和集市,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只有“襄阳旧书城”,日久天长便和老板阿哲成为老朋友了。
这家书城位于襄阳北街仿古街的北段,距小北门六十米左右,它的北侧便是襄阳大名鼎鼎的“管家巷“,传说明朝年间,襄阳王和地方衙门的各户管家聚居在这条百十米长的巷子里。襄阳北街建设改造完成于1996年(?),那时阿哲已经在襄阳的大街上摆摊卖旧书四个年头了,老家南漳九集,半年后,阿哲和妻子清华商量,没有本钱买一间北街的门面,一定要租几间门面,改变走街串巷收购旧书摆地摊卖,做大做强做门市生意。当年一起摆地摊的同行都讪笑他,卖破烂的开门市卖旧书,天方夜谭!但阿哲凭着多年社会打拼的经验,就觉得在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浓厚,游客渐多的北街卖书一定行!他成功了,生意越做越顺手,天天书店里看书挑书买书的人摩肩接踵,妻子则出去收购书籍。
多年来,我在这里不知道逡巡了多少的时光,星期天或路过北街,都会进阿哲书屋(后改名襄阳旧书城)淘书。这里书的种类十分丰富,站在里面看书再久也不感到累。阿哲妻子李清华是位十分勤劳麻利的女人,整理书,上书,清理仓库,和客人还价谈价,浑身的精神头。阿哲在开书店过程中发展,襄阳的文化人常常卧虎藏龙,很多人都出了个人作品专辑或文史研究成果,而且襄阳的本土文艺作家群体较大,他便专门安排了一个展柜寄售本地作者的著作。2008年,阿哲邀约几个铁杆朋友谋划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旧书网www.jiushu.com,比现在的孔夫子旧书网还要早两年。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阿哲旧书生意风风火火蒸蒸日上的时候,2009年的平安夜,不幸降临他身上,车祸使他几乎变成植物人!妻子为了抢救在重症监护室不省人事的阿哲,变卖了新买的房子。同行都说,阿哲废了,襄阳旧书城完了!但是九个月以后,街坊邻居们发现,阿哲又坐在他经营了14年的书店门口,虽然他目光呆滞,语音不清,但时不时看看妻子忙碌的声影,眼中噙满泪水。他时不时柱起双拐艰难的挪动身子,整理一下书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因为我写的一篇博客文章《襄阳北街与阿哲旧书城——失落的记忆 太多的遗憾》被他搜到,并在博客下留言联系上了我,我们渐渐从陌生,变为无话不谈的交心朋友。
这两年,阿哲的书城里的书种类越来越丰富,可是来看书购书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为什么!妻子说,我们赚的钱刨去吃喝生活,差不多都贴房租了:房租已经从刚开店的300多元每月,涨到现在每月7000多元。无柰,妻子去外地打工,阿哲一人苦苦支撑书店生意,他舍不得放弃经营20年的书店,舍不得这个书友常来看书流连的书香之地。他的店门外还挂着20年前书法家高山嵩为他题写的楹联:丝桐开奇境,水墨发妙香。木牌的底漆已经斑驳脱落,但书法家苍劲有力的神韵刻入木头里依然像刚刚落笔似的。
我开玩笑说,阿哲你是襄阳的“保尔”呀,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他笑了,等到明年春来花开的时候,襄阳的北街一定会更加文化更有味道,我的书屋还要开到一百年呢,做个百年书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