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41|回复: 0

西子林:“邻里宴”拉俗邻里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6 2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家报纸26日报道,“一场别开生面的业主见面会在襄城胜利街某酒店举行。做东的是****(小区名,这里略去)的一名业主,他自掏腰包宴请小区街坊”。目的是,促进邻里之间的情谊,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
促进邻里之间的情谊,这样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咋就让人感觉未必真的应该受到欢迎呢?为什么会让人产生与“升学宴”“谢师宴”“同学会”比较一下的冲动呢?
“千金买房、万金买邻”,消息中说,宴请者的举动让帮着邀“客”的群主“特别感动”。我实在想不出来她怎么会那么“特别感动”。至少,我若是遇到这样的邀请或动议,极可能不感动,不赞同,也不会去。  
这倒不是我不重视邻里间的情谊。我只是觉得邻里间情谊的表达可以更纯净。即便是互相结识,也有无穷多的好方式。比如参加社区的活动(很多社区还是有这样的活动的),甚至你自己可以来组织一场社区的联谊性质、不需要什么花费的运动会;一起在小区或小区附近或小区的活动室里走步、健身;在社区的群里(很多小区建有业主群)一起讨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乃至邀大家一起来合个影,等等。并非只有请吃饭才能解决问题。这还真是不需要专人“破费”的事情。      
确如消息里所说,“邻里关系淡漠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但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最好不用有引起新的问题之嫌的方式来进行。假如,我是说假如,邻居们都觉得这种方式挺好,于是开始转圈请吃,你会觉得这是一种好方式吗?如果不回请,理由又是什么?   
省纪委监察厅网站17日发布一条消息:《襄阳:千名师生主动承诺拒绝“升学宴”“谢师宴”》。文章中写道:
7月14日,襄阳市一中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在“拒绝升学宴、谢师宴”的条幅前,千名师生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
……
活动现场,师生们还一起开展“清茶表谢意”、“合影作留念”、“微信谢师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用简单真诚的表达方式树立社会新风正气。 
《襄阳晚报》去年11月则登过一篇评论《参加什么样的同学会不违纪》。评论中写道:“古人说得好,‘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无论同学还是同乡,同门还是同宗,只要以利相交,而不是以道相交;只要只讲哥们义气,不讲党性原则,就不可能长远。别再将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庸俗化。”
类推一下,当然也别将“邻里会”庸俗化。  
只针对这场邻里宴,这样说似乎重了点。但是下面的这个说法我还是赞成的:
“吃饭”总是能找到名目的。而既然不提倡,或拒绝之,理由必然更充足,更光明正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