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城市,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他们大多从事的是建筑业、制造业,还有一部分从事的是餐饮、交通运输等等行业,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或许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可观的收入。与此同时,牺牲的是与家人的陪伴,孩子成长教育的缺失。由此,而造成了全国有六千多万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如今的境况究竟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他们真的能够健康成长么?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受侵害问题突出,49.2%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关于留守儿童受到伤害的报道总是屡见不鲜,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服毒自杀,在贫穷的生活条件下,在完全缺乏关爱与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诀别。类似这样的惨剧让人悲痛的同时,却更让人警醒与反思,在现实条件下,到底有没有方法能让这样一群数量庞大的群体不再受到伤害。
政府作为一方土地的管理者,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具有帮扶的责任与义务,但是面对治下如此之多的留守儿童,估计也不可能都照顾得到。要想让留守儿童真正远离伤害,最关键的还是在孩子的父母身上,父母一旦尽到教养义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所遇,也许就会避免毕节悲剧的发生。可是说来容易,那些农村的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土地流失,只能到城市打工来维持生活所需,这样的现实又造成父母不可能随时了解孩子的状况。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让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本地工作,即使工资没有城市高,但只要在当地能够生活,估计他们也会愿意回乡工作。这就需要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创业平台,让他们在本地安心工作。只要他们能够安心在本地工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自然就长了,对孩子的关注自然也就多了,留守儿童曾经所有的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会慢慢变淡。另外,还有学校的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让留守儿童通过读书来获得生活在社会上的技术和本领,进而改变家庭贫穷的境遇,避免在他们长大结婚生子之后,他们的孩子再重复他们的遭遇。
不再让留守儿童受到伤害,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物资帮扶,还需要学校教育的重视,更需要留守儿童家人的关心与陪伴,希望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让毕节悲剧不再重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