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76|回复: 0

周方:去武汉“看海”浪漫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3日8时起至16时30分,武汉市突遭大暴雨袭击。降雨强度达50年一遇水平。武汉市遭遇自1998年以来最强降雨,首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网民纷纷在微博中贴出各路段渍水照片,并戏称:武汉一年一度的看海模式又开启了。(7月23日荆楚网)
这两天打开微信、微博朋友圈,都是网友们晒出各种武汉“看海”图:公交司机不是在开汽车,而是在开船;地铁司机不是在开地铁,而是在开游乐场里的水上飞车。诚然,面对这种50年一遇的强降雨,出现这种城市内涝、灌水现象确实不足为奇,但如果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偌大的一个武汉,为何会因为这场雨而陷入如此不堪。是否应该反思当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存在问题时该如何避免。
一是城市设计规划必须合理。反观近几年某些大城市,下暴雨必涝的实际情况,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城市的设计规划存在缺陷,没有做到超前规划,高标准设计。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因此,城市规划与设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切忌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二是城市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他们最了解这个城市的现状,也最希望这个城市能够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因此,城市管理者在进行规划、建设之前都必须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必须将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考虑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居城市”的理念。毕竟城市最大的功能是让普通人能够便利地生活,而非浪漫地“看海”。
三是城市的管理必须做到精细化。结合此次武汉“看海”事件,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还较为粗放。比如说我们的短时暴雨内涝预警机制还没建立,我们的城市水务部门在应对这种极端气候情况下还不能做到从容应对,我们的交通管理部门还不能妥善处置暴雨内涝情况下的城市交通瓶颈。这些问题都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城市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更加注重细节,更加精细。
去武汉“看海”并非浪漫之事。“看海”背后除了反思,更重要的是行动。如何及时弥补现有缺陷,如何有效预防下一场“看海”的尴尬才是当务之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