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370|回复: 0

77岁婆婆寻找初恋情人 盼今生再见一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7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dsb/ctdsbsgk/ctdsb14/201101/./W020110107283620222932.jpg"></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dsb/ctdsbsgk/ctdsb14/201101/./W020110107283620220296.jpg"></p>
<p>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刘春燕 实习生周翔)他们通过书信相识,传递爱意,在对方的心扉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后,却被地域阻隔,但半个多世纪后她仍放不下那份牵挂。</p>
<p>头发花白,眼睛模糊。昨日上午,记者在汉口百步亭见到77岁的黄玉梅时,她感叹自己“时日无多”,特别想知道吴琴斋的近况,“希望能见上他一面,不想带着遗憾离去。”</p>
<p>黄婆婆的儿子许先生,也想通过本报,为母亲圆一个未了的梦。</p>
<p>缘分</p>
<p>一封信结下初恋缘</p>
<p>1954年,20岁的黄玉梅还在读书,学校兴起一股风潮,给“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写信。没有邮编,没有地址,信封上只写“寄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个字。黄玉梅也写了一封。</p>
<p>奇妙的是,她竟然收到一封署名“志愿军战士吴琴斋”的回信。怀着对志愿军的敬仰,黄玉梅很快给吴琴斋回信,满怀期待地等了3个多月后,她再次收到回信。</p>
<p>在成千上万封书信中能挑到自己所写的那一封,并建立书信往来,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黄玉梅收到吴琴斋的第三封信时,信封里竟夹着一张黑白照片,这个英俊的小伙,令情窦初开的黄玉梅心怦怦跳起来,脸红了。黄玉梅也应邀拍下一张生活照,寄给吴琴斋。</p>
<p>经过3年近百封书信往来,两人俨然成为恋人。吴琴斋在每封书信的最后都会写上“吻你”二字。</p>
<p>遗憾</p>
<p>初见面未能把手牵</p>
<p>1957年,吴琴斋结束战斗任务回国,他特地赶到汉口,按照信上地址,找到黄玉梅位于利济路的家。</p>
<p>黄玉梅清楚地记得,那天她正坐在家里的竹床上休息,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眼前,那一刻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日思夜想的吴琴斋:1米8几的个头,比照片中的更帅、更有气质。</p>
<p>黄玉梅穿街走巷带着吴琴斋来到中山公园,在一个石凳子上,两人平身坐下,中间相隔半寸,没有半点肢体接触。交谈中,吴琴斋开门见山,说自己已转业到四川地质系统,请黄玉梅跟他一起过去,结婚成家。然而黄玉梅从未离开过父母,突然要去四川,她一下无法接受,便拒绝了吴琴斋浓浓的爱意。</p>
<p>回家的路显得特别漫长,“我们爱对方,但没走到一起。”忆起彼时,黄婆婆仍有些惆怅。</p>
<p>牵挂</p>
<p>又见面相隔已9年</p>
<p>吴琴斋走了,二人的通信却没有断。但是,信的内容渐渐发生变化,面对吴的一次次劝慰、邀请,黄玉梅没有答应。1958年底,黄玉梅嫁人了。</p>
<p>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终止了。1966年夏天,黄玉梅正在利济路的娘家跟母亲聊天,应声开门,居然看到吴琴斋站在家门口。“我一眼就认出他来了。”</p>
<p>吴琴斋这次是公干来武汉,顺便来看看她。令她感动的是,9年了,他还记得她的家——这个他仅仅来过一次的两层木板房。他们像老朋友一样聊天。吴琴斋已婚,有一个孩子,而黄玉梅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后,他们再也没有往来。</p>
<p>心愿</p>
<p>盼今生再见他一面</p>
<p>这段鲜为人知的初恋,黄玉梅从没有跟丈夫提起过,直到1974年丈夫去世。</p>
<p>在儿子许先生的印象里,母亲是近几年开始经常念叨吴琴斋的。“逢年过节,没事的时候就跟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说说,每个人都听过一些片段,我听的最多。”许先生感到,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吴琴斋在母亲心里总有一个位置,没人能取代。</p>
<p>“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知道他的身体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算起来,他今年有82岁了吧。”黄婆婆淡淡地笑着,一束阳光照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映出温暖的光……</p>
<p>读者朋友们,读了这篇报道,您有何感想?您知道吴琴斋老人的相关线索吗?欢迎致电027—88567208。</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