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编者按 </p>
<p> </p>
<p> 民俗是千百年来民众所创造的知识和认识系统,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模式。襄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独具特色的民俗在汉水流域源远流长。为了弘扬传承襄阳民间文化,本报开辟《文道话民俗》专栏,邀请了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襄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民俗专家陈文道,讲述他数十年来搜集整理的襄阳民俗故事。</p>
<p>襄阳民俗</p>
<p>襄阳人请酒席时,宾客在知客先生的安排下依次入席。排座很讲究,尊贵客人坐上席,即首席。陪客身份大都与尊贵客人不相上下,以示尊重。相传与诸葛亮有关。</p>
<p>民俗故事</p>
<p>老兵请功创首席</p>
<p>诸葛亮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百万大军后,着手考察有功人员,在中军大帐里摆宴,论功行赏。</p>
<p>大小有功劳的将校都入了座。诸葛亮起身祝酒,正举怀时,忽听帐外有人高喊:“丞相,我坐在什么地方呀?”</p>
<p>只见一花白胡须老兵在帐外高喊,诸葛亮说:“我今日摆宴是款待大小有功的将校,不是在犒劳三军,请你回营去。”</p>
<p>那老兵急步向前:“我有退敌之功,丞相为何不请?”</p>
<p>诸葛亮忙问:“你有什么战绩?”</p>
<p>老兵说:“我扫帚一挥,吓退了司马懿的百万大军。”</p>
<p>大将吴懿冷笑着喝道:“你说话不怕大风折了舌头!当时我不离丞相左右,吓退司马懿大军是他巧施了空城计,与你何干?”</p>
<p>老兵不甘示弱:“当时丞相设巧计,将军指派我打扮成老百姓在城门口扫地,莫看你下令把城头上的旗子一律藏起来,军中不准敲鼓,不准人们出来张望,司马懿观城的时候,我要不是在那儿慢条斯理地扫地,稍有慌神,让敌人看出了破绽,不但丞相的空城计成为泡影,恐怕连将军你还不知道能不能再喝酒了。”</p>
<p>听罢这位老兵的话,诸葛亮觉得合情理,忙叫吴懿请他入座。</p>
<p>自古军营内摆宴,要做好应战的准备,以便观察敌情,大门一方总是空着。眼下三方坐得满满的,让这位老兵在何处落座?吴懿忙向诸葛亮禀告:“宴前坐满,如何安置?”</p>
<p>诸葛亮在营帐内巡视一遍,哈哈一笑:“区区小事,还难倒了吴将军?今日这位老兵劳苦功高,就在门口设个专座吧!”</p>
<p>吴懿嘟囔着说:“从来都没这样的规矩!这样一来,把丞相你的座位怎样摆?”</p>
<p>诸葛亮说:“从来贤君以民为本,好统帅更要以兵为盾。规矩都是人定的,从今天起,凡是有大功的,将来酒宴上都在门口为他设个首席吧!”</p>
<p>于是,诸葛亮亲自设座,恭敬地把那位老兵请上首席。众将校看到这情景,公推诸葛亮坐在首席作陪。</p>
<p>文道点评</p>
<p>陈文道说,自从诸葛亮邀请老兵坐上席这个故事传播开来后,襄阳人就把酒桌正对着大门的位置固定为上席。家庭聚会,年长者辈分最高者坐上席。有客来访,坐上席,而家中长辈作陪。在酒店请客,所请的主宾坐上席,陪客分坐两侧。至今,人们都把宴席上坐首席当作很光荣的事儿,并保持着用最有身份的人当陪客的习俗。</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