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76|回复: 0

搜罗古诗名篇还原襄阳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0 1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见习记者祝兆林      </p>
<p>襄阳人都知道,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咏过襄阳,但与襄阳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很少有人能说齐全。</p>
<p>昨日上午,市社科联副主席陈新剑向县市区各级图书馆捐赠他的新书《历代诗人咏襄阳》,该书将先秦至民国年间的3000首关于襄阳的诗歌收录其中。</p>
<p>该书于今年1月和3月,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出版,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4月,市委书记唐良智曾将该书作为礼物赠给台湾客商。</p>
<p>历代诗人留下了哪些歌颂襄阳的名篇?收集3000首诗歌经历了哪些曲折?昨日,编撰者陈新剑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故事。</p>
<p>20年收集“襄风”4000余篇</p>
<p>  上大学时,陈新剑学习《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见有《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等,却没有“楚风”“襄风”。</p>
<p>吟咏襄阳的名篇众多,为什么不能整理出“襄风”呢?陈新剑顿时萌生了收集襄阳本土诗歌的念头。</p>
<p>此后,陈新剑开始留心与襄阳相关的诗歌文集。20年来,他总共收集了4000多首以襄阳的山川、风景、人物、事件等为内容的诗歌,涵盖了所有诗歌体裁。</p>
<p>搜罗这些诗歌并非易事。陈新剑对自己的要求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凡写过与襄阳有关的诗歌,一个不能少;襄阳本土的名人,更是一个也不能缺。</p>
<p>搜罗过程中,陈新剑碰到了许多有目无诗的情况。如宋代魏泰的《襄阳题咏》,空有历史记载,诗歌却早已失传。陈新剑对此的感触非常大,在他看来,诗歌的失传就是历史文化的流失,这更加坚定了他收集“襄风”的决心。</p>
<p>陈新剑说,如今所见的孟浩然集是由宜城人王士源整理的。王士源和孟浩然是一个时代的人,只比孟浩然小几岁,正因为他收集了孟浩然的诗,才让这些名篇流传千古。</p>
<p>陈新剑说,襄阳曾出过一个状元叫任亨泰,可在编撰诗集时,陈新剑没有找到他的诗。“他是襄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的诗不能少。”</p>
<p>为了收集任亨泰的诗歌,陈新剑查阅史书、购买资料、四处询问,仅购书的费用就多达3000多元,可依然一无所获。</p>
<p>一次,在台湾文化大学一位从事荆楚文化研究的教授的书籍里,陈新剑终于发现了关于任亨泰的介绍,他马上和这位老教授取得了联系,才弥补了这一空缺。</p>
<p>  “选注”突出襄阳本土文化</p>
<p>  收集的4000多篇诗歌中,陈新剑整理了3000篇收入《历代诗人咏襄阳》中,有民谣、古体诗、格律诗、词、曲等体裁。</p>
<p>该书分“选注”和“总集”上下两册。上册“选注”选取各朝代有代表性的作品,并配有注释和评笺;下册“总集”则只有诗歌,没有注释。上下两集均以朝代先后为编排顺序。“选注”中,诗歌包含作者简介、诗歌、注解、评笺四部分。陈新剑说,“选注”重点突出襄阳的本土历史文化,对作品进行详尽诠释,最主要的是告诉读者,他为什么认为这首诗歌与襄阳有关。</p>
<p>如《诗经》中的《汉广》里有一句话:“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首诗并无“襄阳”两字,为何与襄阳有关?</p>
<p>陈新剑解释,“汉有游女”蕴含着汉水女神的传说,传说最早见于《韩诗内传》,《韩诗内传》中有孔子适楚遇汉女的故事。这故事也出现在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中,该书记载着,襄阳自古有郑交甫与汉女相遇,汉女解佩相赠的神话故事。这说明该诗描述的地方就是襄阳。</p>
<p>诗歌后的评笺,则是陈新剑写的对这首诗的看法。他对《汉广》的评笺是:从文学层面讲,它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企慕情景”,从文化史角度看,它是周文化的南传,即文王化南国的结果,从地域上论,它是汉水文化的一个发轫。</p>
<p>陈新剑说,该书记载的每一首诗歌都和襄阳有必然的联系,并能通过相应的史料进行证明。</p>
<p>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新依据</p>
<p>  《历代诗人咏襄阳》中的诗歌,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怀,也记录了他们生活的时代。很多诗歌中包含着一些在地方志上搜寻不到的史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依据。</p>
<p>陈新剑举例说,清道光年间,襄阳知府周凯的《种桑十二咏并序》和《饲蚕十二咏并序》这24首作品,不但让读者了解襄阳在清末年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也让读者看到了封建时代地方官吏的作为;襄阳人单懋谦的《樊城抽厘助储示诸君》,则揭示了太平天国时期襄阳防御自卫的历史事实,也传达了晚清地方税收的状况。</p>
<p>陈新剑说,整理诗歌让他感觉到本土文化中,存在一个文学富矿。</p>
<p>陈新剑认为,这些诗歌中包含的信息,为人们了解地方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辅助依据,对现代经济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所谓“以诗正史”。</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8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