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刑庭庭长</p>
<p>控制不良情绪杜绝激情犯罪</p>
<p> 昨日,樊城区法院刑一庭庭长马新元介绍,近年来因小事而引发的血案比例不断攀升,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纵观上述血案有一个共同特点:案情经过非常简单,都是当事人对一点点小事耿耿于怀,一时冲动酿成悲剧。面对突发的变故,当事人都缺乏冷静理智的头脑。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管好自己的情绪,在冲动之下失去了理智,导致激情犯罪。</p>
<p>马新元说,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激情状态下发生杀人、伤人、毁物等暴力犯罪行为。激情是爆发性的、短暂的、比较猛烈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激情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消极的激情则十分有害。这些人的犯罪属于情绪犯罪中的消极激情犯罪。消极激情犯罪者在实施犯罪前大多长期处于一种抑郁与不满的心理状态下,以致在某种外界刺激下,长期积累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直接的犯罪动机。消极激情犯罪具有其隐蔽性,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p>
<p>马新元认为,由于激情犯罪都是在消极激情驱使下的犯罪,因此,预防它的根本措施就是防止或减少消极激情的发生。消极激情常在遭受重大挫折或受到强烈的劣性刺激时产生。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加强自身的修养和提高心理素质,即提高心理的应变和承受能力上。</p>
<p>他说,许多人都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遇到具体问题时,总是知难而退,认为控制情绪实在太难,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这是一种不良暗示,它可以毁灭人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因此,要改变一下对情绪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控制情绪,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自我控制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就会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自觉注意言行,在潜移默化中稳定住自己的情绪。</p>
<p>社科专家</p>
<p>普法不流于形式培养民风是关键</p>
<p> 襄阳市社科联副主席何明太说,一点口角,几句争执,之后就让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在我们眼前消失,让人认为,像此类因琐事一时冲动而引发的“激情犯罪”的预防工作应多管齐下,这样,和谐社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p>
<p>何明太建议,有关部门在普法时不要流于形式,发两本小册子了事,而是要深入到社区、家庭、个人,用典型案例警醒人,用法律服务感化人,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p>
<p>他认为,公民也要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要学习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比如《民法》《刑法》等。保持平和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起到预防情绪型犯罪的作用。</p>
<p>何明太表示,努力培养“善良、忍让、理智、懂法”的民风是关键。在社会上要形成健康向上、尊重人、帮助人、理解人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不是敌对的、凶狠的,而是和谐的、温情的、谦和的,人人都为他人奉献一点爱心。市民的修养提高了,遇上麻烦事,就会自觉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用道德底线来约束自己,寻找合理、健康的宣泄渠道,将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出去。碰到情绪过激的人,不妨容忍退后一步。也许正是这一忍一退,既保护了自己,也挽救了别人。</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