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李溪</p>
<p>本报记者曾4次采访黄老师,每次我都参与了。每次见到他,我的感受都不同。</p>
<p>第一次:敬佩。今年4月,我看到了激情、威严、风趣的黄老师。课间,他热情地和我握手,那双大手粗糙、温暖、有力。</p>
<p>第二次:震惊。今年10月的一天,我知道他患了绝症。这次见到他,他已躺在医院。</p>
<p>病床上的黄老师明显憔悴、头发花白,但只要一谈起学生,他的精神立即好起来了,讲话也滔滔不绝。</p>
<p>学生从山上摘来野花送给他,当面给他朗读课文,黄老师感动得哭了。他答应孩子们,病好了就回去给他们上课。</p>
<p>第三次:痛心。一周前,黄老师被宣告病危。我和同事、医护人员星夜赶到他的家中。</p>
<p>床上的黄老师奄奄一息。他微微睁开双眼,向我点头示意,我的泪水夺眶而出。</p>
<p>第四次:怀念。昨日清晨的温坪村,唢呐声声,笙箫断肠,萦绕在山水间。载着黄老师骨灰的小船,划破了平静的水面。</p>
<p>还是这座山,还是这条河,还是这条船。只不过,今天坐船的人变了,划船的人也变了。</p>
<p>黄老师,您穷尽毕生精力,为学生划船一生,今天,您终于可以歇歇了。</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