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鞠躬痛悼 记者李溪摄</p>
<p> 南河镇委书记阮莉莉――</p>
<p>他的乐观坚强让人动容</p>
<p> 爱心,责任心,乐观,坚强,这4个词是南河镇镇委书记阮莉莉对黄敦全的评价。</p>
<p>她说,也许很多人拥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品质;或许在某一时段能够做到这样,但黄老师一生都有这种态度,实在难能可贵。</p>
<p>昨日下午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阮莉莉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月前看望黄老师的情景。</p>
<p>那时,黄老师还在病床上,他笑着摸摸肚子告诉她:“会好的!会好的!”</p>
<p>一个月前,阮莉莉在上海出差期间,抽空和两名老同学相聚。聚会上,她讲起了黄老师39年如一日坚守讲台的故事。</p>
<p>听了黄老师的事迹,阮莉莉的同学眼眶红了,他们当即各拿出一万元,托她转交给黄老师。</p>
<p>回到谷城后,阮莉莉来到医院,将钱送到黄老师手中。他连声道谢,并对阮莉莉说,等病好了,他还要继续回到村里教书育人。“如此乐观坚强的一个人,却早早离开了我们。”阮莉莉动情地说,黄老师为山区孩子做的一点一滴,难能可贵,他的品格感染着山区的每一个人。“山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的孩子生活贫困,上学更加艰难,黄老师的所作所为,是所有山区教师的标杆。”阮莉莉表示,黄老师不仅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感染激励更多的人。</p>
<p> 村民王国强――</p>
<p>一定要送他最后一程</p>
<p> 33岁的王国强是温坪村的村民,也是黄老师的学生。前日傍晚,王国强在家里干农活时,听到黄老师去世的噩耗。</p>
<p>他赶忙放下农活,沿着崎岖泥泞的山路,几乎一路小跑赶到了县城。</p>
<p>王国强说,黄老师是个好人,我必须送送他。他赶到谷城时,已是晚上8点。</p>
<p>在黄老师的遗像前,王国强点燃3柱香,默默地凝视着遗像里老师。前天,王国强一夜未眠,在灵堂里为黄老师守夜。</p>
<p>昨日中午,记者见到王国强时,他面容疲惫,但谈起黄老师却格外有神。</p>
<p>他说,印象中的黄老师很随和,见到村民总是主动打招呼,很亲切。</p>
<p>王国强说,黄老师教他最多的是怎样做人。“待人要和善,做人要有礼貌。”说起多年前教育自己的话,王国强言语哽咽。</p>
<p>王国强的儿子也是黄敦全的学生。王国强回忆,一天中午,他接儿子时有点晚,原以为儿子会饿肚子,到学校后发现,黄老师为孩子做了丰盛的午餐,正悉心喂着孩子吃饭。</p>
<p>这一幕,让王国强终生难以忘怀。</p>
<p>黄敦全对学生们无私的爱,让王国强很敬佩。王国强说,每次黄老师都会划着驳船送学生过河。</p>
<p>一次,王国强的儿子上学迟到,黄敦全不仅没有责怪孩子,还划着船把孩子接到学校。</p>
<p>王国强说,黄老师是村里的好老师,很朴实,他一定要送送他。</p>
<p> 亲家余明庆――</p>
<p>方便面盒里放的全是作业本</p>
<p> 65岁的余明庆是黄敦全的亲家。谈起黄敦全,余明庆感叹不已。</p>
<p>余明庆说,亲家的心都在学生身上,一辈子为山区学生们吃了不少苦,从未抱怨。每次提到自己的学生,他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苦了一辈子,还没来得及享享福。”看着灵堂里亲家的遗体,余明庆一声叹息。</p>
<p>谈起黄敦全,余明庆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去年,余明庆带着他的孙子来到黄敦全家里,孙子带着他到学校里玩。在黄敦全的办公室里,孙子指着箱子,吵着要吃方便面。</p>
<p>余明庆打开箱子一看,发现里面放的全是作业本。</p>
<p>他后来得知,那些都是黄敦全省吃俭用给学生们留下的。看到亲家简陋的办公室、破旧的床被,余明庆被深深地震撼了。</p>
<p>上个月,黄敦全到谷城检查身体,回家时绕道石花镇,专门给久未见面的外孙带来了水果。</p>
<p>余明庆说:“亲家是个好人,我打心眼里钦佩他,他的朴实和奉献精神值得人们学习。”</p>
<p>本版稿件由记者牛泰 邹琪褚楠采写</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