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86|回复: 0

图文:襄阳画家吉晓美 画作走进卢浮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4 1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24/..\..\..\ctdsb\20101224\m_49剪影_3.jpg"></p>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画家吉晓美 记者汪璐摄</p>
<p>本报记者 汪璐 见习记者 祝兆林</p>
<p>2011年1月24日到27日,法国卢浮宫卡苏夫洛展厅</p>
<p>将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中国艺术立体展示的舞台,开启“宋庄走进法国卢浮宫”活动。</p>
<p>此次活动是卢浮宫建宫以来,首次以中国美术为主题的展览,其中,襄阳籍画家吉晓美的作品《记忆之9》成功入选,成为23幅参展作品之一。</p>
<p>郊区“画家村”里别有洞天</p>
<p>北京有个著名的“画家村”――798艺术区,这里聚集着一批艺术家。在襄阳,也有这样一个聚集着艺术家的“画家村”,位于襄城区花木店610老厂区。吉晓美就是这个“画家村”的“村民”。</p>
<p>21日,记者前往610老厂区,这里距离市区约30分钟车程,没有开通公交车。行驶在村村通公路上,车窗外碧水掩映,绿树环绕,空气清新。</p>
<p>乍一看吉晓美的出租屋,似乎显露着颓败。它在一座两层楼房的二楼,外墙破旧不堪,红砖已被岁月染成灰色,满是剥落的痕迹,看起来像个废弃的岗楼。一楼是空置的,二楼则通过一座吊桥和马路相连。</p>
<p>走进屋内,却别有洞天。现代化的沙发、空调、饮水机等一应俱全,墙壁上唯一的装饰品就是他的油画。除了这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壁炉。</p>
<p>颇有欧洲风味的壁炉是吉晓美自己动手砌的,冬天点燃几块柴,红红的火苗,看着十分惬意。</p>
<p>客厅的里间是50平方米的画室,墙壁、地面进行了简单装修,室内摆放着几张桌椅。</p>
<p>屋顶上方一根根钢筋横梁,使房间显得很有结构感。一缕缕阳光,透过小落地窗户洒进画室。</p>
<p>吉晓美说,2004年,他和朋友在附近吃饭,对这里的山清水秀“一见钟情”,萌生了在此建画室的想法,随后便租了这间房子。起初,房内空无一物,吉晓美自己做设计师,亲手装修了这间画室。</p>
<p>“候鸟”画家奔波各地作画</p>
<p>今年50岁的吉晓美,虽然自称襄阳籍画家,却并非襄阳人。他祖籍山西,生于新疆喀什,因父母落户襄阳而定居于此。</p>
<p>1979年,吉晓美入伍,在部队从事电影放映工作,随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油画班学习,1990年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美术系。</p>
<p>除了“画家村”的画室外,吉晓美在北京宋庄也有画室。北京文化氛围浓,艺术商业活动多,是他的油画展示区,襄阳则是他的主要创作基地。</p>
<p>吉晓美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候鸟”。夏季“贪图”北京的凉快,冬季喜欢襄阳的暖和,所以,他常年带着作品,驾车奔波于北京、襄阳之间。</p>
<p>吉晓美说,每年春天,北京有许多艺术展览,是艺术家销售作品的好时机,此时他会呆在北京。到了冬天,他便回到襄阳休息,创作作品。</p>
<p>除了画画外,吉晓美非常喜欢旅游,他把每一次参展都当成旅游,把沿途的风景一一记在心里,创作时,这些风景便跃然纸上,成为他创作的素材。</p>
<p>吉晓美说,艺术创作靠灵感。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居住环境都会影响创作的心情,如果感到非常不适,他就会换个地方。</p>
<p>“宅男”画家很少串门</p>
<p>吉晓美居住的“画家村”里,聚集着襄阳市的许多画家,但吉晓美很少串门,除了偶尔出去和朋友聚会,多数时间他都呆在画室里。“我就是一个宅男。”吉晓美说,平时,他喜欢呆在家里,有创作灵感就作画,没感觉就看书、喝茶,或者到附近爬山。</p>
<p>吉晓美把自己的生活状态描述为现代出家,一个人宁静享受着远离喧嚣的生活。他说,身边的人都忙碌着,但都是按同样的轨迹忙碌着,如果站在高空看大家,每个人就像一只蚂蚁,每天出巢、归巢。</p>
<p>在他看来,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身边的喜事、开心事,或者自己的一点感触,都能激发创作灵感。</p>
<p>说起这次到卢浮宫参展的油画,吉晓美说没什么可张扬的。面对事业上的成就,吉晓美一直强调“低调”两字。</p>
<p>吉晓美说,艺术创作需要坚持,为构思一个创作,在家里冥思苦想几天非常正常。有时候找不到感觉很痛苦,好像画笔和画布脱离了一般。</p>
<p>不为卖画而创作</p>
<p>吉晓美5岁开始学画画,当时没有老师指导,他就照着小人书临摹,还经常背着画箱到汉江边、城墙边写生。</p>
<p>之后3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他今天创作的源泉。坦克、岗楼、坟茔、电线杆、旗帜、军车、十字架、死者的脸、斑驳的边塞山水、枯立的木桩、孤岛、子弹在天空爆炸成花、被摧毁的废碎城市等,这些都成了吉晓美画面的主要元素。</p>
<p>吉晓美记忆中的景象,从材质到技法都沿袭了西方抽象艺术。色彩方面,也不是中国人喜欢的“暖调子”,多为碧蓝、深绿、黑、灰,即使是红与粉,也是冷的红,冷的粉。大多色彩交叉混淆着,并不执着于纯色。</p>
<p>吉晓美说,画是一件直观的艺术,不需要刻意去体现一个主题,也并不一定要别人去读懂什么,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p>
<p>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卖画是他的生活来源。吉晓美说,追求生活品质同样需要钱,但创作是创作,卖画是卖画,艺术和商业要分开,艺术可用于商业,但不能为商业而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就是我的信仰。”</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0 06: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