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22/..\..\..\ctdsb\20101222\m_53热闻_4.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22/..\..\..\ctdsb\20101222\m_53热闻_1.jpg"></p>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游览古隆中</p>
<p>图为:边参观边做笔记</p>
<p>本报记者肖敏</p>
<p>有这样一群少年,昔日或沉迷网吧、或过度放纵,被人称为“问题学生”;如今他们已经苦其心志,决定从头再来,目前正在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受教。</p>
<p>近日,这37名特殊学生,从宜昌出发,徒步行走数百公里,昨日来到襄阳古隆中。</p>
<p>宜昌步行到襄阳</p>
<p>取名“西点”,很快让人联想到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同为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http://www.zcjy.com.cn),正是靠这种特殊化的教育方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问题”学生前来受教。</p>
<p>20日下午2时,两辆绿色大卡车停靠在襄城区岘山路崔家营花园酒店门前,学生们正在车内午休。</p>
<p>记者走近一辆大卡车,数十双拖鞋整齐摆放在车后,20多名男生安静入睡,均匀的呼吸声从车内传出。</p>
<p>该校校长助理辛进锋介绍,孩子们训练了一个上午,正在野营车上睡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生活已经非常有规律,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p>
<p>2时30分,清脆的哨声响起,野营车内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起床了。一会儿功夫,被子全都叠成“豆腐块”。“现在是上卫生间、洗漱时间。”一名教员说,6名学生自动排成一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水池。</p>
<p>据介绍,12月5日,孩子们从宜昌市夷陵区出发,每天步行40公里,途经当阳、荆门、宜城等地,于17日抵达襄阳市区。</p>
<p>辛进锋说,之所以来襄阳,因为襄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生们能够从这里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p>
<p>襄阳少年痛改前非</p>
<p>10多天来,学生们长途跋涉后,身体出现疲惫,不少学生脚底磨出了血泡,但最终,37名学生还是全都坚持了下来。</p>
<p>参观完襄阳古城墙后,昨日上午,学生们又来到古隆中风景区,参观诸葛亮的故居。</p>
<p>人群中,一名少年不断向同伴们介绍各处景点,俨然一副东道主的模样。原来,他就是地道的襄阳人。</p>
<p>少年名叫小钧(化名),今年16岁,一个月前被送进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p>
<p>小钧介绍,以前在学校特别调皮,一直不安心学习。由于家庭条件优越,2008年,一名同学带他来到市区一家赌场,玩起“百家乐”。</p>
<p>几番押注后,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小钧就赢了4000多元,新奇、刺激、好玩,这让他兴奋不已。</p>
<p>此后,小钧就迷上了赌博,经常出入赌场,但往往是输多赢少,最多一次竟然输了2万元,两年下来,他总共输了8万多元。</p>
<p>看到小钧沉迷赌博,家人痛心不已,将其送进“西点学校”。</p>
<p>刚到学校,小钧完全适应不了这里的艰苦环境,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他甚至想过逃跑。</p>
<p>小钧说,在教员们的鼓励和开导下,他挺了过来,现在已基本戒掉赌瘾,还学会了洗衣服、叠被子。“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p>
<p>教员24小时陪护身边</p>
<p>在少年西点阳光学校,看不到老师和学员之间的距离,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也在一起。教员们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都了如指掌。</p>
<p>学校校长陈锋告诉记者,该校规定,教员必须24小时和学生呆在一起。给学生钉扣子、擦药水,听孩子们宣泄情绪,并进行开导疏通;关怀孩子,爱惜孩子,视如己出,这些都是教员们必须要做的工作。</p>
<p>记者发现,从学校校长到教员,再到学生,他们都统一穿着军服。和蔼的笑容、健康的肤色透着一种军人特有的质朴气质,难怪他们能够打成一片。</p>
<p>正因为有了这一群教员的共同努力,该校2009年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定为“全国德育示范学校”,今年10月16日被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p>
<p>千余名“问题学生”重返课堂</p>
<p>据介绍,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推行择差教育,以解决“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以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为宗旨。</p>
<p>学校校长陈锋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学校已教育转变了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其中还有来自台湾和香港的学生。根据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成功转变率超过了85%。</p>
<p>在“西点学校”磨练几个月后,很多学生都有了根本转变。一名男生给父母亲写了封道歉信,直陈自己以前的种种不是,希望父母能够原谅他,信中连说数声“对不起”。</p>
<p>陈锋说,这些孩子并不能称为差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p>
<p>2009年2月,陈锋专程拜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先导,杨叔子听完陈锋的介绍后,第一句话就是:“你做了一件大好事!”</p>
<p>谈到择差教育,杨叔子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必须要承认差异,承认个性,乌龟就是乌龟,为什么要和兔子赛跑呢?杨叔子认为,陈锋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做法上,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是科学的。</p>
<p>2009年5月,陈锋获得了“湖北五四青年奖章”的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他4年来艰难摸索前进的最好肯定。</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