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王逸逸 见习记者刘晨玮)“每天上下班,成了最无奈的漫长旅途。”昨日,两市民向记者求助称,他们每天上下班耗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寻求解决办法。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p>
<p> 每天上下班都是“堵点”</p>
<p>市民雷先生是一名交管人员,家住汉口古田四路,工作单位在武昌南湖附近。为上班,他不得不每天清晨6时起床,再转乘两班公交车到达单位附近。如碰到拥堵,路上要耗两个小时左右。同样,下班回家又得两小时左右。</p>
<p>每天在路上得耗4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已经可以新洲黄陂往返一趟了。”雷先生自嘲地说。</p>
<p>无奈,今年9月起,雷先生在南湖附近租房居住,每个周末才回家一趟。</p>
<p>同样,市民刘先生也是一名公务员,家住武昌积玉桥,工作单位在汉口姑嫂树一带。好在刘先生有一辆私家车。每天早晨,他一般7时出门,1个半小时左右可到达单位;下午5时30分下班时,常常会碰到大智路、香港路等处的拥堵高峰,回到家里一般要到晚上7时以后。算下来,每天耗在路上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堵得最久的一次,下班回家单程耗费了2个半小时。”刘先生说。</p>
<p>雷先生和刘先生都盼望“在系统内部,可以根据职员的居住地点,安排就近上班。”然而,记者了解到,公务员系统内部调动,涉及到体制及各项程序的问题,并不是当事人提出调动申请,就能快速解决。</p>
<p>不妨大胆尝试内部对调</p>
<p>针对市民雷先生和刘先生遭遇的“交通阵痛”,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赵宪尧分析认为,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城市,这类现象其实并不鲜见。</p>
<p>赵宪尧认为,若能在现有体系内推出邻里单元化办公和居住,形成完善的小区域居住活动圈,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出行时间及减少城市拥堵问题。</p>
<p>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继涛分析说,虽然个体被划定了各自的岗位和职责,但人员具有可替代性,因此,主管部门不妨大胆尝试个体内部对调。</p>
<p>张继涛认为,交通拥堵造成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会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私车限行、公交优先等。但目前,个体仍需妥协,寻找克服困难的途径,包括就近租房等过渡性办法。</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