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记者 陈昌东</p>
<p> 狠刹择校风、推进小班教育……12月4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并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不仅明确了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举措,还规定推进小班教育,逐步实现小学35人以下、初中40人以下编班的要求。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和校长,他们都对小班教育充满期待。</p>
<p> 近年来,很多家长争相将孩子放到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导致部分学校班上学生严重超员。刘先生的孩子在市区一所初中就读,由于班上有70余人,刘先生孩子的个子又高,经常坐后排,孩子视力不好,看黑板完全是“一抹黑”,对学习成绩影响很大。班主任也很为难:班上学生太多,把刘先生的孩子放在前几排,就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对此,刘先生希望学校把班上的学生控制在40人以下,这样他的孩子就能往前坐了。</p>
<p> 记者在市区部分学校采访时发现,许多教室容纳了七八十名学生,课桌从教室后墙一直摆到讲台前,教室后门都打不开。</p>
<p> 人满为患、活动空间不足,还不是最大的问题,班额超标对中小学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更为严重。襄城区一位小学班主任对记者说,学生太多,老师很难实施个性化教学,如果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随心所欲,张扬个性,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一节课。</p>
<p> 一些家长反映,由于学生太多,老师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且由于教学任务过重,部分老师把责任转嫁到学生或家长身上。比如学生作业批改不过来,就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批改,有的老师还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辅导功课、检查作业、签字。</p>
<p> 对于大班额教学,我市中小学负责人也是忧心忡忡。市三十二中党支部副书记金高明告诉记者,大班制教育只能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学生只会在这种“无个性”的教育中成为“千篇一律”的人。如今欧美许多国家中小学法定班额为20人至30人。上课时,学生围坐于老师身旁,可以自由发言,气氛热烈而又民主。而我们的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听课,即使鼓足勇气举起手,也常常得不到发言机会。他认为,要培养出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改变大班的教育模式。</p>
<p> 前不久,市三十二中校长樊竹带领一班人到江浙等地考察教育,发现当地许多初中学校都采取名校跨区办学、联合办学、教师轮岗等方式,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之风的蔓延,有效地解决大班额教学难题。樊竹告诉记者,他也想借鉴江浙一些初中的做法,明年与樊城区一所薄弱学校合作,办市三十二中外国语寄宿学校,从而解决学校本部班额大,学生人满为患的局面。但要实行这一想法,必须得到政府政策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p>
<p> 采访中,许多学校校长和社会人士认为,小班制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施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有个性的人才,而实现小班制学的根本途径是均衡发展教育,其关键是政府把政府资源包括优秀师资更多地向薄弱学校、经济落后地区倾斜,积极缩小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消除择校热,同时,各级人大和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政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的监督检查,对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要追究主要领导人责任。</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