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82|回复: 0

双拥花开遍襄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1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本报记者 刘 明</p>
<p>  襄城篇</p>
<p>  襄城区共有重点优抚对象2499人,其中三属187人,革命伤残军人410人,在乡老年复员军人556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63人,两参人员583人。</p>
<p>  襄城区三次对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区长担任组长,由一名区委副书记等几名军地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直各部门的行政一把手任成员。驻军部队、各乡镇办和区直各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也相应建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全区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协调的双拥工作组织有机整体。</p>
<p>  在实际工作运行机制上,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纳入部门和单位工作目标管理和干部实绩考核。</p>
<p>  近年来该区共投资12余万元对过去的大型宣传标语进行了整修刷新,并在全区城乡刷写双拥宣传标语100多条。全区建立乡镇村级国防教育宣传站200多个,把国防教育渗透到村组农户,各级学校也都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学生受教育面达100%。</p>
<p>  2010年,区政府出台了《襄城区农村优抚对象优待实施办法》。制定实施了优抚对象住房解决优先,子女入学录取优先,招工指标安排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减免照顾优先,住院医疗收治优先,经营项目优先,下岗享受低保优先等政策。</p>
<p>  襄城区抚恤补助的优待对象有1200多人,年经费达200多万元,区财政每年对优抚事业费预算是政策用足,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在资金划拨上一路绿灯,使优待款及时兑现到对象手中。</p>
<p>  几年来,该区共为5户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问题,为15户优抚对象解决了就医难的问题。并对全区的112名孤老优抚对象每人每月增加了50元生活补助费,列入了每年财政预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实行了城镇义务兵优待,年户平均优待金800元。</p>
<p>  军地双方把共建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载体,以工厂、农村、医院、学校、社区等为依托,形成了“共学、共育、共卫、共利”的“四共”活动体系。截至目前,共建点已发展到20多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涌现出了先进典型人物50多人、文明五好家庭600多户,文明单位16个。</p>
<p>  解放军477医院为支援襄城区的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次性为五保老人捐赠床100张。区的尹集乡肖冲村、青龙村是两个严重的缺水村,遇上干旱,人畜饮水困难,每到这时,驻襄城区的消防部队就会派几台消防车一天来回几趟送水,确保了灾区的人畜用水,稳定了老百姓的情绪。</p>
<p>  樊城篇</p>
<p>  樊城区有各类重点优抚对象2822人。其中,革命残疾军人843人,“三属”482人,在乡复员军人525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45人。近年来,该区注意把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建立了双拥网络,强化了各单位、企业、学校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的双拥意识,进一步形成了“政府主体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军地资源共享”的双拥工作新局面。</p>
<p>  在樊城,各商场、医院、车站、宾馆等服务窗口都张贴了“军人优先”标牌;区政府投资10多万元对辖区双拥宣传标牌进行了维护和保养;在区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文章20多篇,举办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文艺演出30多场次,使“拥军优属,人人有责”根植在老百姓心坎上。</p>
<p>  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双拥工作会议,及时表彰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促进双拥工作经常化和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樊城区军地共建对子点已达40多个。全区20多所中小学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设备、教学场地给官兵补习功课、讲授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了官兵的文化素质。已有数百名官兵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为激励官兵科技练兵的积极性,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对驻军部队和樊城籍官兵在科技练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区“四大家”领导每年都要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官兵,并送去了慰问金(品),极大鼓舞了官兵刻苦训练、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p>
<p>  近三年,全区接收安置军转干部60多名,安置率达到100%;对于驻军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入学,各级、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使200多名随军家属子女就近入学,每年减免40多万元费用。为10多名随军家属解决了工作问题,对60多名待岗随军家属每人每月按100元标准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驻军部队战备、训练中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正规划建设。</p>
<p>  区安置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热情接待新入伍士兵家属和退役士兵,多年来,给应征入伍战士办理了《优待安置证》,为符合安置条件退役士兵办理了接待登记手续。复退军人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较好解决。</p>
<p>  驻军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部队优势,积极支持参与樊城两个文明建设,为驻地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三年来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实事5000多件,谱写了动人的拥政爱民新篇章。</p>
<p>  襄州篇</p>
<p>  襄州区是兵源大区、革命老区,驻军单位多,全区共有优抚对象76794人。</p>
<p>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双拥领导小组组长一直由区长担任,军地主要领导为成员。驻军各部队、各镇和区直各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也相应建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p>
<p>  今年,襄州区政府投资20余万元,在316国道寺湾收费站附近建立了一个气势宏大的双拥宣传牌。对过去8个大型宣传标牌进行了刷新,又在城区交通路、航空路、荣华广场等路段的醒目位置增设3个固定宣传标牌。各级党校、中小学校也都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学生受教育面达100%。全区建立镇、村两级国防教育宣传站500多个。</p>
<p>  全区大力开展“关爱行动”,着实为优抚对象解“三难”(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关爱行动”资金800多万元,捐献物资折合人民币3万元,受帮扶1200多人。全区纳入城镇低保的复退军人850人,纳入农村特困救助的有1300余人,给予临时救济的520人,大病救助的25人。</p>
<p>  近几年,区人武部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高标准的办公大楼、训练场和住宅楼,固定资产已达两千多万元。武警襄州区中队在建设中,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新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营房。武警襄州区消防大队基础设施薄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现场勘察规划,划拨近300万元资金建成了一流的营区。</p>
<p>  据统计,近年来,襄州区为驻军送慰问品、健身器材、电脑、电视机、音响、空调、农副产品等物品价值200余万元。还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给子弟兵们制作一件背心、纳一双鞋垫、订制一条毛巾、寄一封慰问信,给基层连队建一个图书室。</p>
<p>  各级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着部队的官兵们,他们用无言的行动回报给襄州区的父老乡亲。在建设城区、修公路、筑桥梁等重点工程建设中,部队调用官兵2万余人次,机械2000多台次,捐献资金300多万元。今年7月份,唐白河出现10多处管涌和崩堤险情,直接危及襄州区10多万名群众和5万多亩良田,驻区部队出动100多名官兵火速驰援,第一时间赶赴遇险地点,迅速装土、扛袋、打桩、垒堤,筑起一堵长50米、高4米的防护堤,成功处置了3处堤防管涌险情,有效地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p>
<p>  近年来,由区人武部牵头,驻军9个单位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和“手拉手、帮战友”活动,成立学雷锋小组20多个,与43名特困优抚对象和企业军转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三难”。</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1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