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87|回复: 0

双拥花团锦簇 襄阳鱼水情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1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xyrb.hj.cn/20101220/RB122007_3.jpg"></p>
<p>驻军部队为孤寡老人送温暖。 (资料图片)</p>
<p>   本报记者 刘明</p>
<p>  襄阳是鄂西北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双拥传统。多年来,我市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努力探索双拥工作的新路子,丰富双拥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拓宽双拥工作的领域和途径,双拥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发展。2008年1月,我市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p>
<p>  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p>
<p>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p>
<p>  双拥工作实践中,襄阳坚持做到了“六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军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决算、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创建目标管理体系、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p>
<p>  为确保双拥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全市建立完善了经常化的联系制度,实行了双拥工作例会制度、议军会议制度、党政军座谈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制度、双拥共建领导联系点制度、开展双拥活动月(周)制度、领导现场办公制度等制度。建立了军地一体、平战结合、立体拥军、权威高效的支前领导体系,构建了灾情预警、应急保障、合力抗击、善后处置一体的军民抢险救灾体系,构建了交通、运输、通信、地理、气象、法律、赔偿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应急调处体系。</p>
<p>  全力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努力做到驻军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保障什么。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严格按照“平战结合、军民两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国防和军事需要,积极做好驻军整组新建中征地、拆迁、移民等工作,协调解决驻军单位军事建设、办公设施、官兵住房等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双拥工作形成了党政军领导重视、社会广泛参与、军地互动、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p>
<p>  坚持以创新精神推进双拥共建的基层基础工作</p>
<p>  我市按照“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紧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双拥工作组织机构,做到市、县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双拥工作服务小组,村(社区居委会)有双拥工作帮扶小组,机关、学校、企业、部队建有双拥工作联络员队伍。在全市形成了覆盖城乡、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形成了“上下有组织、纵横有联系、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双拥工作格局。</p>
<p>  目前,全市共建立基层双拥组织3640个,基层拥军优属志愿服务小组18700多个、拥政爱民志愿服务小组334个,服务对象21万余人。“教子育兵模范”杨进群就是其中的先进代表。</p>
<p>  此外,我市在探索双拥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上下工夫。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本着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情双拥与科技双拥相结合的原则,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双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发改委协助襄樊军分区完成《国防动员潜力指挥系统》软件开发,襄樊学院、市职教中心主动与驻军部队联系,建立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服务窗口行业都实行了军人优先制度等等,受到了广大驻军官兵的欢迎。</p>
<p>  坚持把双拥工作的政策要求体现到改善民生上</p>
<p>  我市坚持把双拥工作特别是拥军优属工作,作为一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先后颁布实施了《襄阳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襄阳市驻军随军家属安置办法》以及《关于建立和完善优抚对象抚恤事业经费自然增长的通知》、《关于对孤老优抚对象实行集中供养的通知》、《关于驻军家属子女入学、入托的意见》、《关于六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费实行医疗统筹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政策法规全面落实,优抚保障应保尽保。</p>
<p>  坚持做到把部队的事列为“特事”特办,军属的事列为“急事”先办,维护军人权益的事列为“大事”必办,在湖北省率先实施了待岗“军嫂”享受政府生活补助办法。对部队转业干部,采取留位置、保编制等措施,确保接收好、安置好、使用好。近两年,先后筹资5300多万元,帮助优抚事业单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帮助优抚对象新建、改造房屋,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医疗困难。</p>
<p>  同时,在全市各镇、村普遍建立了“优抚对象之家”,开展优抚对象定期“说事”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优抚对象顾全大局、珍惜荣誉、发扬传统,积极为构建和谐襄阳做贡献。</p>
<p>  坚持双拥共建宣传教育深入普及</p>
<p>  为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让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让社会各界明确在双拥共建中的职责,我市本着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要求,既突出重点对象、又做到点面结合,既加强舆论引导、又注重阵地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宣传教育工作。</p>
<p>  制定下发了《襄阳市全民国防教育实施意见》,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纳入军队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年度宣传计划。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学校德育教育和民兵整组、训练、征兵,以及“八一”、春节军地走访慰问等时机,在干部、官兵和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p>
<p>  常年在电台开办“国防之声”专栏,在电视台开辟“襄江卫士”、“国防动态”等军事栏目,在报纸上设置“双拥曲”专版,运用多种手段,多层面强化双拥宣传,推动双拥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通过举办双拥展版、军地联谊、国防知识专题讲座、国防知识竞赛、英模事迹报告会、组织干部职工和青少年进军营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军地军民互动,沟通联系、增进了解、密切关系。</p>
<p>  目前,全市已建立381个国防教育基地、12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阵地开展教育,产生了很好效果。比如,在“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3万多名青年学生前去观瞻。</p>
<p>  坚持在地方建设中充分发挥驻军的重要作用</p>
<p>  襄阳始终把驻军单位、部队官兵和军工企事业单位视为地方建设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充分发挥驻军部队官兵和预备役人员在地方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用兵中练兵强兵,促进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共同提升,形成了军民团结、上下一心,抓发展、干发展的浓厚氛围。</p>
<p>  驻军部队和武警官兵,牢记人民军队的宗旨,自觉服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持和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扶贫帮困,奋力抢险救灾,出色地完成了一大批急难险重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我市驻军及武警官兵先后参加了4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参加抢险救灾达40多万人次。2008年7月22日,襄阳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袭击,上万名驻军及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赶赴防洪第一线,不怕牺牲、连续作战、抢险救灾,为战胜特大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p>
<p>  多年来,我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无不凝结着驻军部队广大官兵的辛勤汗水。</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1 01: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