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65|回复: 0

仙桃试点“广州模式”推进城中村改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7 12: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荆楚网消息(记者胡良才、通讯员叶珍君)近日,仙桃市沙嘴办事处沙嘴村村民昌铁夫应村民之邀,执笔给仙桃市政府写下《感谢与要求》:“我们恳请政府为我们一百几十户居民着想,对沙嘴社区城中村改造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搬迁进程。”</p>
<p>作为全市首批启动“城中村”改造的村落,此时的沙嘴社区自主改造之路已近大半。为了尽快告别“龙须沟”,心情急迫的村民群起上书,道出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我们的住处将由小变大,我们的房子将由旧变新,我们的环境将由差变好,我们的居民将由穷变富。”</p>
<p>一个怎样的改造,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四变”效果?</p>
<p>过去:“城中村”遭遇垃圾围城</p>
<p>早在十年前,时年54岁的昌铁夫就开始向上反映,要求改造沙嘴村。他的理由很简单:“这里压根就不是人住的地方。”</p>
<p>客观地看,本世纪初修建的黄金大道将沙嘴村一分为二,村内一、二组一百多户居民横亘在新建的318国道以南。虽然地处“闹市”,生活却与城市极不相称。</p>
<p>“原来小女儿女婿与我住在一起,后来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他们都搬走了。”从供销社退休的昌铁夫回忆说,改造之前,家门前是一条臭水沟,周边三个养猪场,“一到夏天,蚊子叮人像在打针,苍蝇多得没法说。”</p>
<p>对这样的居住环境,今年62岁的村民徐崇敬有一句形象的说法:“没有一排整齐划一的房子,没有一条平坦笔直的道路,住的地方高的像山,低的像海,污水横溢,蚊虫滋生,苍蝇遍地,臭气熏天。”</p>
<p>想起那样的居住环境,昌铁夫心有余悸:“几乎每年都要改造环境,修得再好的楼房也不敢开窗,怕臭,怕蚊子苍蝇飞进来。”</p>
<p>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每天不到晚上十点不回家。“家里放在门前水沟里的20来根水杉,想请人捞上来,结果请不到人,怕中毒。晒在门前的衣服,比没洗更脏,怎么不让人怕?”</p>
<p>他的怕并非个案。46岁的杨月华是沙嘴社区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房子装修得不错,四世同堂,但是“不能开门开窗,曾经想到过把房子卖掉”,因老人反对作罢。</p>
<p>在仙桃城市快速南移扩张的进程中,沙嘴社区面临的环境难题是仙桃“城中村”面临的共同难题。宜居是谈不上了,产业发展空间也被无形挤压。</p>
<p>一组村民杜长子今年55岁,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他长年在武汉汉正街开餐馆。在最艰难的时期,曾想以15万元的价格卖掉家中的楼房,妻子昌学姣质问他:“屋卖了,我们住什么?”无奈之下,他最终还是拒绝了提着现钱来家准备签合同的买主。</p>
<p>两年后,杜长子为这个拒绝一再感谢妻子:“如果不是你,我们家就损失大了。”</p>
<p>现实:“自主改造”的子丑寅卯</p>
<p>2009年7月23日,仙桃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批复,同意沙嘴办事处对沙嘴社区实施“城中村”改造。</p>
<p>批复要求沙嘴办事处:“请你办结合实际,大胆探索,进一步细化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全力打造城市亮点。”</p>
<p>批复下发的同时,更多村民将目光聚焦到了改造的方案上。</p>
<p>方案明确提出:“沙嘴社区居委会和230户居民为改造主体。从沙嘴社区居委会和230户居民中民主推选产生10名居民代表……负责组织和实施沙嘴社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整个改造工程由沙嘴社区……自行组织、自筹资金、自主改造;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方式进行改造;实行一次性签订搬迁协议,分期搬迁、分期建设的办法……”。</p>
<p>经过预算,沙嘴社区居民发现:改造重建后的17万平方米住房平均分配给230户改造户,多余面积统一销售或出租,临街商铺、停车场和其它公共设施经营收入净收益改造户享受49%的分红。</p>
<p>这个时候,杜长子测算了自己的收益:可分两套房子,享受市值30万元的商铺分红,另加现有住房面积的补偿。</p>
<p>经过推选,从企业退休回家的徐崇敬被选为村民自主改造领导小组组长。在他的带动下,10人代表组在村委会随后召开的全村干部群众大会上算起了细账:“每户300平方米还建房,每家30万市值商铺,每年每家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住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养老金的问题都解决了……你们自己算算,划算不划算?”</p>
<p>当过搬运、干过工地临时工、漂在汉正街开餐馆的杜长子是急切的:“还有什么途径比这样的改造,能让我们家一次性得到这么多好处?”</p>
<p>在随后的改造中,杜长子成为10人代表中的一员。</p>
<p>与杜长子相同的是,在电信公司上班的杜佐平对村委会主导的沙嘴社区“城中村”改造信心满满:“我相信这一届村委会,这样的改造动作越快,村民获利越大,应该尽快地推进。”</p>
<p>2009年10月4日,经过代表小组投票,首批进入拆迁名单的杜佐平第一个拆掉了自己家房子。</p>
<p>“当时有5个代表抢着第一个拆迁,大家信任我,让我成了全村第一个。”杜佐平有些自豪,“我看准这是个好事。”</p>
<p>2010年春节前,沙嘴社区“城中村”改造在全市敲响“头遍锣”。时任沙嘴办事处党委书记魏尚艳动情地说:“启动城中村改造,是市委、市政府多年的要求,是沙嘴几届党委多年的构想,更是城中村群众多年的期盼。”</p>
<p>对沙嘴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试水”,市委书记刘新池,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冯云乔予以充分肯定。</p>
<p>结果:城市得形象,群众得实惠</p>
<p>沙嘴社区“城中村”改造,是典型的“城中村”改造广州模式。</p>
<p>它的特征是:由政府引导村民自行开发改造、不允许房地产商进入。</p>
<p>在改造中,政府起着制定基本政策、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的作用。村集体和村民为改造的主体,政府提倡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城中村自行改造开发,改造方式为重建、改建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土地权属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体制变更方面有撤村(委会)建居(委会),村民变市民,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公司、村民变股东。</p>
<p>对这样的模式,沙嘴办事处的概括是:“改造符合规划,土地依法拍挂,优先安置群众,税费予以减免,政府不予不取”。</p>
<p>12月14日,沙嘴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杜进华向记者坦陈,采取广州模式进行“城中村”改造,主要的原因还在土地空间有限,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争取群众利益的最大化。“要把市场运作渠道赚来的每一分钱返还给群众。”他说。</p>
<p>这样的选择最终赢得了多赢的局面。</p>
<p>“我们希望实现城市得形象、社区得环境、群众得实惠、村居得发展的目标。”沙嘴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改造最终将“彻底改变城中村脏、乱、差的现象,探索一条环境改造、产业发展和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新途径。”</p>
<p>最新的改造进度显示,沙嘴社区一、二组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已拆迁房屋116户,超过总户数的70%。</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1 10: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