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16/..\..\..\ctdsb\20101216\m_52雪中人_7.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16/..\..\..\ctdsb\20101216\m_52雪中人_9.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16/..\..\..\ctdsb\20101216\m_52雪中人_8.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216/..\..\..\ctdsb\20101216\m_52雪中人_10.jpg"></p>
<p>楚天都市报讯 我就是交通信号灯</p>
<p>人物:汪显</p>
<p>年龄:40岁</p>
<p>职务:市交警支队三大队民警</p>
<p> 昨日8时许,樊城区清河一桥头,除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外,几乎看不到行人。</p>
<p>清河一桥半幅双向通行,一遇到上下班时间,这里的车流排成长龙。早上8点上班,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汪显开玩笑说,自己就是这里的交通信号灯。</p>
<p>警帽罩不住耳朵,白色手套太薄,但汪显一点都不感觉冷。他说,大庆东路有两个堵点:清河一桥头、铁路道口,这两处堵点相隔仅200米。</p>
<p>清河一桥车多,一遇到小刮擦小碰撞就排起长龙;铁路道口,每天货车过3趟。这些都要靠交警去疏导和指挥。汪显不停地在两处跑动,半天下来衣服都会汗湿。他说,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换衣服,否则很容易感冒。</p>
<p>昨日上午,谢女士驾车行至清河一桥中央时,车子没油突然熄火。谢女士走下车,慌忙往加油站跑,她准备提壶油给车加油。不到一分钟,滞留的车辆长达50米。</p>
<p>汪显立即赶到现场,可谢女士仍不见踪影。无奈之下,他和同事罗杰军合力将该车推出桥面,这下交通才恢复畅通。谢女士看到这一幕“主动”领罚。</p>
<p>汪显说,交警寒风中值勤,最欣慰的就是得到理解。记者张凡 通讯员王道华 王丽娟</p>
<p>踏雪送气不言累</p>
<p>人物:黄友全</p>
<p>年龄:39岁</p>
<p>职务:襄阳市美好燃气有限公司送气工人</p>
<p> 昨日上午,雪花纷飞,寒气逼人,美好燃气有限公司10余名工人却没有丝毫懈怠。</p>
<p>黄友全是其中的一员,他老家在老河口农村,7年前来到襄阳市区,当了3天搬运工后,干起了送坛子气的职业,没想到一干就是6年,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黄”。“这份职业比较稳定。”黄友全满脸笑容地说,相比以前的搬运工,送气“有组织”,干活也有劲。</p>
<p>昨日上午气温低至零下2℃,黄友全一大早戴好帽子和手套,穿上护膝,嘴里哼着歌儿,骑着三轮车,来到公司给用户送气。</p>
<p>“不能舒服天给人送气,下雪天就让人等,炒菜做饭天天都不能少。”一车8瓶坛子气,昨日黄友全送了整整30瓶,忙到傍晚7点多,但他没喊一声累。</p>
<p>黄友全说,6年下过10多次雪,每次都会送上二三十瓶坛子气,给这些急需的市民送气,不觉得苦,反倒感到很幸福。</p>
<p>一回到出租屋里,黄友全就把手脚放在温水里,泡上10多分钟。他称,这样可以让手脚轻松轻松,毕竟干活挣钱都得靠它们。记者冉小平</p>
<p>雪天扫地汗湿衣衫</p>
<p>人物:袁义红</p>
<p>年龄:42岁</p>
<p>职务:四海城维公司环卫工人</p>
<p> 昨日凌晨3点半,襄城东街上,除了呼呼的风雪声,什么声音也没有,这时,袁义红开始工作了,这一时段的主要任务是清扫积雪和落叶。</p>
<p>雪很大,20米开外的建筑物已看不清。袁义红用大扫帚扫雪,起初动作还算灵活,积雪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感吃力。没过多久,原本冻得打哆嗦的她,衣服已经汗湿了。</p>
<p>从荆州街路口到鼓楼广场路口,袁义红平时只花两小时就能扫干净,昨天却花了4个小时。7点至12点,她又开始第二轮清扫。</p>
<p>下午两点,天气转晴,积雪渐融,地上满是落叶。记者跟随袁义红走了一段路,看上去小小的落叶,在雪水的作用下,顽固地“黏”着马路。袁义红用力扫了两三下才扫走几片树叶,前面刚扫完,转头一看,后面又落了一地。</p>
<p>袁义红说,平时一个时间段只用扫两次,下雪天则需3名环卫工人不间断清扫。</p>
<p>当了7年环卫工人的袁义红,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但旁人的不理解一直令她难以释怀。昨日在东街扫地时,袁义红请一名路人让一让,路人不肯,僵持不下,她只好绕道。“希望市民能理解我们的工作,他们能理解,我们辛苦一点都值得。”袁义红叹了口气,又弯下腰继续工作。 记者伍迪</p>
<p>顶风冒雪拆违</p>
<p>人物:刘松林</p>
<p>年龄:39岁</p>
<p>职务:襄城庞公城管中队城管队员</p>
<p> 窗外大雪纷飞,刘松林特意加了一件毛衣,还从箱底翻出毛绒手套,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p>
<p>刘松林骑着电动车,顶着刺骨的寒风,瑟瑟发抖。上午8时许,他到达南湖广场时,头上已满是雪花,双耳被冻得麻木。</p>
<p>点名完毕后,刘松林骑上自行车,开始上路巡查。马路边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车轮不停打滑,他几次险些滑倒。</p>
<p>当行至胜利街大市场时,几名摊贩推着三轮车,在市场门口占道卖菜,刘松林赶紧上前劝导,一番耐心劝说后,摊贩们推车离开。“从南湖广场到市十八中,来回将近5公里,以往巡查完毕最多需要一个半小时,但今天路不好走,花了两个小时,还冻得直哆嗦。”刘松林搓着冰冷的双手感慨道。</p>
<p>回到办公室休息片刻,刘松林接到群众举报:辖区洪庙村一户村民违章建房,他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p>
<p>该村民不同意自行拆除,执法队员只得强行拆除。刘松林抡起铁锤,砸向违建墙壁。</p>
<p>几分钟后,这面10多平方米的墙壁被拆除,刘松林哈着气,左手扶着铁锤,右手将额头上的汗水擦去。记者肖敏 通讯员李经桥</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