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14|回复: 0

市社科院发布2011年武汉经济形势预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6 10: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湖北日报讯 (记者夏永辉、通讯员董实忠)在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后,武汉市经济发展终于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昨日,该市社科院发布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俗称白皮书),预计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5291亿元,增长15.1%。</p>
<p>据悉,2008、2009年武汉市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5.1%、13.7%,今年的数据显示该市经济增长重回强势。社科院预计,明年武汉市的生产总值将达6259亿元,增长14.5%。</p>
<p>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吴永保所长分析,武汉经济发展受益于全国刺激性政策及全球经济回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近的两轮经济下行周期为6年和7年,1999—2007年这一增长周期遗留下来的发展问题,不能指望在短短1年半时间内逆转,未来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地产新政出台、通胀压力加大、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等因素的影响下,武汉明年经济增长有一个技术性回调,但总体趋势是平稳。</p>
<p>今年,武汉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将达1392亿元,同比增长38.5%;地方财政收入为791.99亿元,增长4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万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42元,增长14.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为4%。</p>
<p>报告显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该市首个千亿元产业;全市八大重点产业每年所占总产值的比重,钢铁、石化、生物医药和纺织服装呈下降态势,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呈上升态势,这意味着城市支柱产业正处于结构转换之中。</p>
<p>报告建议,明年武汉市应努力扩大工业投资规模,抓紧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统筹启动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化工、临空制造等形势较好传统工业;同时,还应谋求城市战略与国家战略的无缝对接,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p>
<p>市社科院发布2011年武汉经济形势预测</p>
<p>通胀短期难根除 房价步入波动期</p>
<p>长江日报讯(记者宋兰兰 通讯员夏毓婷)昨日,市社科院举行2010-2011武汉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学术成果发布会,报告预计武汉GDP2010年增长15.1%,2011年增长14.5%。2011年我市经济总体趋势将平稳放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房价可能步入波动期。</p>
<p>支柱产业悄然“换将”</p>
<p>汽车将成武汉</p>
<p>首个千亿元产业</p>
<p>报告指出,从汽车、电子信息、钢铁、烟草食品、节能环保、石化、生物、纺织等8个重点工业行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来看,武汉的支柱产业正处于结构转换之中,传统的钢铁、石化正逐步让位于汽车、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p>
<p>分行业来看,11个重点工业行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继续高速增长,增速接近50%。前10个月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已达980.8亿元,将成为武汉首个千亿元产业。</p>
<p>投资和开发速度下降</p>
<p>房价进入波动期</p>
<p>报告称,2009年11月至今,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几乎从未中断,在两轮密集“房产新政”中,限贷、限购、限外等“三限令”成为各地房地产调控的实施细则;房地产开发企业越来越谨慎,加息更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不小的心理冲击。</p>
<p>分析认为,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与调控目标不会轻易改变,政策重点将沿着恢复住房的消费属性和居住功能,实现经济“去房地产化”的方向发展;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研究,合理引导住房消费。</p>
<p>因此,预计2011年房地产投资和开发速度将会下降,房价将进入波动期。</p>
<p>通胀超出预期</p>
<p>物价上涨压力较大</p>
<p>报告引用数据显示,物价水平自去年8月创最低点以来,逐月不断攀升,通胀预期已变为通胀苗头显现。在全球宽松性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过剩、工资上涨压力加大、国际大宗商品和资源大幅上涨等综合影响下,未来以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主导的通货膨胀,短期内难以根除。</p>
<p>劳动力工资上涨、收入分配改革和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将增加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p>
<p>“普惠”与“扶弱”并举</p>
<p>市政府5年投49亿办50件实事</p>
<p>(记者宋兰兰 通讯员夏毓婷)武汉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最近5年武汉发展进入快车道,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从2006年2010年,市政府为武汉市民办了50件实事,共投入资金约49.35亿元。</p>
<p>报告分析,梳理5年50件实事,聚焦一个词“民生”。50件实事选点,离不开百姓“食、住、行、文、教、卫、体”,离不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追求。改善民生,市政府坚持“普惠”与“扶弱”并举,“十件实事”重点关注两类人:普通市民、困难群体。</p>
<p>区域竞争压力大,报告建议明年着力点:</p>
<p>增强开放 重视民生 稳定物价</p>
<p>本报讯(记者宋兰兰 通讯员夏毓婷)综合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数据,市社科院2010-2011武汉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武汉经济发展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较大,薄弱环节仍需改观。</p>
<p>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武汉GDP总量已经与青岛较为接近,然而同天津、重庆两个新兴增长极之间的差距却在拉大;在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或增速方面,武汉不仅落后于天津、重庆,也落后于成都、沈阳和大连;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方面,武汉与南京、成都、青岛、大连和宁波等GDP总量接近的城市比,收入规模偏小。</p>
<p>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相比,长沙、合肥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超武汉;合肥、郑州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高于武汉;南昌、太原的出口总额增速也高于武汉。</p>
<p>报告建议,2011年武汉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增强开放,重视民生,稳定物价。此外,还需在5个方面谋划部署好“十二五”开局之年:抓紧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努力扩大工业投资规模;组织实施“产业创新工程”,统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灵活应用国家战略,谋求城市战略与国家战略的无缝对接;协调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做到产业和功能双落地;统筹轨道交通和新城新镇建设,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p>
<p>居民收入增长“跑不赢”GDP</p>
<p>报告建议:设“民生指数”动态监测</p>
<p>本报讯(记者宋兰兰 通讯员夏毓婷)今年前三季度武汉GDP增幅15.7%,是近10年来的高增幅年份之一,然而10月份武汉人均月收入仅为1690元。昨日,市社科院2010-2011年武汉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援引数据指出,居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和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p>
<p>报告显示,近3年来,武汉市GDP增幅都达到15%以上,然而居民薪水远没有GDP涨得快,并且长期处于全国偏低水平。此外,还有各种因素影响了武汉市民的“幸福感”。</p>
<p>——交通拥堵。目前,武汉轨道通车线路仅28.5公里。根据住建部要求,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率要达到30%,武汉仅23%。在副省级城市中武汉人均道路面积仅排14。</p>
<p>——空气污染。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计达到45万吨左右。截至今年11月23日,武汉市空气污染天数已达5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8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也未全覆盖。</p>
<p>对此,市社科院课题组的报告中建议,建立武汉市“民生指数”评价体系,包括经济民生指数、社会民生指数、政治民生指数、文化民生指数、教育民生指数、医疗民生指数、能源民生指数、环境民生指数等。通过这一体系,动态监测百姓吃穿住行、收入变化、就学就医以及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等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增强市民“幸福感”。</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1 09: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