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荆楚网消息(记者郭道坤)据初步统计,2010年荆州市生产总值将达到830亿元。这五年的的生产总值以每年100亿元的速度递增。</p>
<p>一年增长一百亿,五年翻了两番多。荆州经济走出低谷、奋力爬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p>
<p>这个喜人的成绩,预示着"十一五"荆州经济即将圆满收官,也为荆州"十二五"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12月10日。荆州市市委书记应代明在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 期间建设成为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长江沿岸的经济重镇和湖北长江段的钢腰。而具体的发展思路就是"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把荆州建设成为中国的文化楚都、中国的钾都和中国的淡水渔都。</p>
<p>十一五:一年一台阶 五年五大步</p>
<p>荆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千年的辉煌,也有过短暂的沉寂。</p>
<p>应代明说,2005年到2009年,全市经济的年增长率由8。1%增长到13。5%;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以每年一百个亿的规模递增;荆州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14位;锣场等6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p>
<p>与此同时,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极大改善。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4元,较之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64。4%和75。8;2009年全市财政用于社会发展支出达65。83亿元,较之2005年增长3。7倍;2006年至2009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4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2。1万人;2009年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79。7万、31。8万、53。2万、24。4万,大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31。22万,全市低保支出4。66亿元,比2005年增长3。6倍。</p>
<p>城市功能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继荆州长江大桥之后,荆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荆东高速全线贯通、随岳高速建成通车,汉宜高铁、引江济汉、四湖流域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在建;建成沃尔玛、北京路人防工程、晶崴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增强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p>
<p>开发区和工业园成了荆州工业兴市的主战场,"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00亿元左右,建成了一批如国电长源、凯迪生物发电、中兴新能源等重大工业项目。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2009年全市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5154公顷,入园企业17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0家,实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18亿元,税收17。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38亿元,分别占全市59。6%、42。8%和38。8%。</p>
<p>透过数据,应代明分析说,"十一五"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转型期。在优化升级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农业实行壮特增效,工业则调整振兴,服务业攀高走旺。在扩大内需中推动增长方式转型,坚持不懈上项目、扩消费,美国沃尔玛、雷米、法国法雷奥、荷兰飞利浦、上海舜元、小天鹅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抢滩入驻,汽车零部件、石油机械、化工、森工造纸、家电五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到21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p>
<p> "四大战略" 造就新荆州</p>
<p>"十一五"为荆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何在未来五年更上层楼、跨越发展?应代明说,荆州市委市政府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首先考虑的是找准目标、明确定位。</p>
<p>应代明说,"十二五"期间,荆州将抓住国家推进中部崛起、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的战略和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富民强市、跨越发展"的总目标,按照"构筑大交通、培植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发展大文化"四大战略,荆州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后劲将进一步增强。</p>
<p>"荆州有信心、有条件在快步发展的轨道上走得更稳、更快。"对于未来荆州的发展,应代明信心十足。</p>
<p>应代明说,十二五期间,荆州将被打造成中部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现代商贸物流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农业立市、文化富市三大战略,加快建设"中国钾都"、"淡水鱼都"和"文化楚都",把荆州建设成现代工业集聚、名城文化彰显、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沿岸经济重镇。</p>
<p>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p>
<p> 五大措施全力保障</p>
<p>应代明表示,突出做好哦调整结构的大文章,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增长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力于"调结构、促创新、改体制、保民生、重和谐"五个方面全力攻坚。</p>
<p>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立足实际打造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关闭一批、迁走一批为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造空间环境;通过聚集一批、壮大一批,加快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园区。</p>
<p>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支持。培育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尊重创新人才,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抓好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名牌培育工作;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p>
<p>坚持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保障。狠抓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循环工业园、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挥荆州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适应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变化,科学规划,办好样板,全力实施水产"壮大工程"。</p>
<p>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加快形成鼓励、扶持创新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农村体制、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发展创新,全面推进对外开放。</p>
<p>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保体系,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促进社会安全稳定。</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