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襄阳市七中岘山校区九(一)班 蔡李 尚彦</p>
<p>中国人经常说“献丑”二字。演出场合,演员明明表演得非常精彩,却会对观众们说“我在这里献丑了”,来表现自己的谦虚态度。但西方人的词典中没有“献丑”一词。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一。“谦虚”作为一种人人称道的美德,一直浸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它的含义就是“卑己尊人”。哪怕是到了不得不“显山露水”的时候,也要用“献丑”来表示自己的低调。</p>
<p>记得英语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朋友对一个中国女孩说:“Wow,youareverybeautiful!”(哇,你真的很漂亮啊!)女孩谦虚道:“Where!where!”(哪里!哪里!)美国帅哥愣住了,回答道:“Youreyes,mouth,noseandhairarealbeautiful!”(你的眼睛、嘴巴、鼻子和头发都很漂亮。)结果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这是一个经典地反映中国“谦虚”文化的故事,而西方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时,答案会是自信而礼貌的一句“Thankyou!”(谢谢!)</p>
<p>虽然“谦受益,满招损”“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也有这样一句话“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来提醒人们不要陷入谦虚的误区。</p>
<p>其实,西方人也把谦虚看作是重要的美德之一。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力学之父”牛顿、音乐大师贝多芬、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是拥有巨大成就却很谦虚的典范。</p>
<p>我崇尚谦虚,但偏向于西方人对于谦虚的态度:不卑不亢、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真正的谦虚不是盲目的,不是怯让的,更不是矫情的。因为在当今社会里,过分谦虚可能会让别人不能正确认识你的能力,或许会因此失去一些机会。就像老师曾跟我们说过的:如果你在应聘或是参加竞选时,表现得过于谦虚,说自己是在“献丑”,就会给别人留下你“不自信、故作谦虚”的印象。</p>
<p>总之,谦虚的态度要用得恰如其分,过谦或过傲都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既不能全面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只有取之有道,用之有理,才为上上策!</p>
<p>点评:小作者以独到的眼光,挖掘出东西方谦虚文化中的异同,并能剖析“献丑”心理中的精华与糟粕,极有现实意义。文章引经据典,剖析深刻,语言诚挚而不乏幽默诙谐。</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