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汪璐</p>
<p> 经营1年,投资5万,14辆三轮车,月收入过万元。57岁的刘启全凭着稳扎稳打的作风,成功办起了自己的“红星馍店”。</p>
<p>饥饿产生灵感</p>
<p>刘启全有着23年兵龄,1994年转业回到襄樊后,自己开始创业。</p>
<p>他办过酒厂、包过工程,凭借一腔热情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起初还比较顺利,辉煌的时候挣了120多万元,但后期由于经营不善和投资方向未看准,不仅赔了个精光,还将借的20万元也搭了进去。</p>
<p>刘启全并没有被失败击垮,几年间,他一直在寻找再次创业的机会,心想总有一日会东山再起。</p>
<p>襄樊人的饮食习惯和北方相近,早吃面条晚吃馍,面馆满街都是,但馒头利小少有人干。因此,刘启全认准了馍馍生意“有做头”。“破产后自己很落魄,压力也大,每天除了吃饭就是想着还债,卖馍馍是在饥饿中产生的灵感。”刘启全笑着说。</p>
<p>每月盈余过万</p>
<p>刘启全家住高新区团山镇,自家门口有个大院子,场地有了保障。去年年底,刘启全拿着儿子寄回家的5万元从头开始,经过改造,当年的酒厂摇身变成了“红星馍店”。</p>
<p>蒸笼、锅炉、和面机、制形机等设备一买回来,办理好相关证照,红星馍店就正式营业了。一开始,刘启全一边做馍一边卖馍,主要在家附近的菜场、小区卖,一天能卖近2000个。</p>
<p>渐渐地,他发现需求量越来越大,便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目前,他买了11辆三轮车、2个电麻木、一辆面包车,全部用来卖馍馍。</p>
<p>刘启全介绍,馍馍销售主要靠零售,只要有人愿意卖他的馍馍,他就提供车辆,进价0.25元,卖价0.3元,销售数量多了还有奖励。同时,高新区多家企业食堂也直接订购他的馍馍。</p>
<p>刘启全说,尽管销售人员卖一个馍馍只赚5分钱,但不用任何投入,最好的销售点一天能卖1400个,一个月下来也能挣3000多块钱。</p>
<p>现在,刘启全每天能卖1万多个馍馍,除掉成本,月收入过万元。</p>
<p>扩张需要资金支持</p>
<p>刘启全告诉记者,去年买设备时心里没底,对市场估计不足,且资金有限,所以设备买得较为落后。</p>
<p>每天早上7点,和面机准时启动,零售人员下午2点半开始在市场上销售,因此一般生产到下午2点。在现有的条件下,蒸笼一次蒸1300个,需要35分钟,一天最多能生产1.2万个。</p>
<p>如今,买他馍馍的人越来越多,销售面也越来越广,只有更新设备,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p>
<p>前不久,刘启全去南阳等地考察了新设备,新设备一次能蒸1800个,封闭式蒸柜蒸熟一次只需25分钟。所需时间短了,用气量大大减少,成本下降,利润就更大了。</p>
<p>据刘启全估计,只要每天生产馍馍达到1.5万个,月盈利就能达到2万元。</p>
<p>刘启全说,尽管设想很好,但缺少资金,现在想寻求合作伙伴,只要投资10至15万元,就能让“红星馍店”上一个新台阶。</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