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129/../../../html/ctdsb/20101129/..\..\..\ctdsb\20101129\m_43调查_3.jpg"></p>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医护人员照料史鸿南 记者钱蓉 摄</p>
<p>本报记者钱蓉</p>
<p>孕妇临产到医院,本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近来却有医院为上门的孕妇叫起难来,因为她们身份特殊,是流浪人员。</p>
<p>然而让人疑惑的是,关于流浪人员的医疗救助问题,市政府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相关政策。</p>
<p>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让有关方面犯难呢?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p>
<p>事件</p>
<p>流浪孕妇“夜闯”护士站</p>
<p>本月23日凌晨3时许,襄城一家大医院妇产科病房一片寂静。突然,一名头发凌乱、浑身脏兮兮的大肚妇女闯进了护士站,将值班护士吓了一跳。</p>
<p>这名孕妇告诉护士,她叫史鸿南,今年30岁,老家在河南省南阳市谢庄乡余岗村,目前她身无分文,但肚子已经疼了好几个小时,恐怕孩子就要出生了。</p>
<p>说着,孕妇从怀中拿出一个破旧的纸牌,上面写着一封简短的求助信,内容是丈夫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出来乞讨。</p>
<p>眼见着孕妇要生,护士赶紧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准备。凌晨4时10分,这名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男婴,重3800克。</p>
<p>面对医护人员询问病史,史鸿南都能清晰回答,但当医护人员问起她为何流浪、如何联系她的家人时,她就开始变得支支吾吾、欲言又止起来。她一会说丈夫脾气粗暴,怀孕5个月时将她打出家门;一会又说自己出来流浪已经一年多,不敢回家。</p>
<p>这家医院的保安说,半年来,史鸿南一直在该院附近流浪,不少人曾看见她在垃圾桶捡东西吃。最近一个月,史鸿南就带着自己捡来的杂物,晚上睡在妇产科所在的住院楼大厅。</p>
<p>由于属于流浪人员,没有任何家属照应,史鸿南和婴儿的吃喝拉撒等问题,均由护士们解决。管床护士不得不自己掏钱,为史鸿南买饭,为婴儿买来包被、衣物、奶粉、尿布等物品。</p>
<p>现象</p>
<p> “三无”产妇令医院伤透脑筋</p>
<p>24日中午,记者来到该院产科时,流浪女史鸿南正半躺在病床上,随意翻看着捡来的报纸。</p>
<p>护士长罗女士一脸为难地告诉记者,这已是该科室近两年来收治的第4例流浪产妇。</p>
<p>去年,一名有精神障碍的流浪孕妇即将生产,被好心市民送到护士站门口。在为她接生时,这名产妇极不配合,不停用脚踹助产士。产后,这名孕妇在走廊里随地大小便,当医护人员准备靠近为她护理时,她却不停向护士吐口水。</p>
<p>另一名患有精神病的流浪产妇,在科室生下孩子后独自离去。医院多方联系,最后只好将她留下的男婴送到了福利院。</p>
<p>罗女士说,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天职,流浪女生孩子产生的费用并不是最大的难题,最令她们头疼的是孕妇和婴儿的安置问题,以及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没有亲属照料,产妇去上厕所,孩子被人抱走怎么办?半夜孩子呛奶了怎么办?”</p>
<p>目前,由于科室床位紧张,护士们一边照常为史鸿南母子治疗和护理,一边焦急地联系她的家人,但产妇提供的几个地址,均联系不上。</p>
<p>没办法,产科又不得不向医院汇报,希望通过医院联系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史鸿南的安置和护理问题。</p>
<p>连日来,记者在市内其他几家大医院妇产科采访,一听说流浪孕产妇,这些医院的工作人员纷纷大倒苦水,感叹“三无病人难,三无孕产妇难上加难”。</p>
<p>市内一家大型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张女士介绍,前不久,一名30岁的“三无”孕妇在路边产下男婴,被好心人发现并拨打120,结果母子俩被送到该院治疗。</p>
<p>因为担心神志不清的母亲将婴儿弄丢,或者母亲走失,该院将产妇和男婴分别安置在产科、儿科住院,由专人照顾。</p>
<p>流浪产妇安排到普通病房,立即就有病人投诉,称担心自己的孩子安全受到影响,医院没有办法,只好为这名产妇腾出一间单间,并安排医院办公室主任亲自照顾其坐月子。每天熬鸡汤、买营养品等。</p>
<p>让医护人员哭笑不得的是,每天鸡汤、补品吃下来,在住院半个多月后,产妇身体已完全恢复,但她却赖着不走了。</p>
<p>采访中,多家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流浪孕产妇的所有费用及护理,均由医院自行承担,必定会对医院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她们认为,在解决流浪孕产妇问题时,民政部门应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p>
<p>救助站</p>
<p>只要确定身份就买单</p>
<p>带着医院的质疑,记者来到市救助站调查。站长张大贵表示,早在2006年,市政府就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其中所涉的市民政、公安、财政、卫生、交通等11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p>
<p>其中,市民政部门负责受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返回与护送工作,负责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和对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安置;卫生部门负责接收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传染病患者到定点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p>
<p>张大贵介绍,2007年,市民政局与市卫生局又共同发文,确定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医院、市传染病院、市结核病防治院、市安定医院和市同和医院7家医院,为市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定点医院。</p>
<p>文件明确规定,定点医院在接诊110、120、城管等送来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病人,或自行到医院就诊的流浪乞讨病人后,应通知市救助站。</p>
<p>市救助站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到医院对病人身份进行甄别,在确认患者属于被救助对象后,定点医院应以最优惠的价格对救助对象进行救治,救助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由市救助站与医院共同核准后,由市救助站从流浪乞讨病人救治专款中转账支付。</p>
<p>医院</p>
<p> 实际操作有“六难”</p>
<p>政府政策明确规定各单位职责,为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院却苦不堪言呢?</p>
<p>市救助站有关人士表示,或许医院不知道相关政策。</p>
<p>市内一大型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院长表示,处理流浪孕产妇问题,医院至少面临“六难”。</p>
<p>一是报告受理部门不明确。一旦涉及到新生儿时,医院不知道报告救助站还是儿童福利院。</p>
<p>二是流浪者身份确认难。如有的流浪者有亲属、能说出家庭地址,在认定其身份时,救助部门往往与医院存在争议,要求医院先自行联系家属。</p>
<p>三是动员出院难。如医院护理条件好后,病人不肯出院。</p>
<p>四是住院期间安全难。如没家属照料,医院担心产妇走失、婴儿被拐卖。</p>
<p>五是法理难题。若直接让产妇出院,产妇无法解决生存问题,婴儿夭折怎么办?若将产妇送救助站、婴儿送福利院或送人抱养,将来与产妇家属产生法律纠纷怎么办?</p>
<p>六是福利院资源紧张,接收新生儿难。</p>
<p>对此,救治史鸿南的医院医务处主任深表赞同。他认为,除了被救治者身份不好确定外,在与救助部门进行沟通时,对方态度并不积极,这也让医院左右为难。</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