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湖北日报讯 记者邹汉青 通讯员陈先钧 曾艳 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时,我省各界投票海选“荆楚名片”,她是唯一当选的高级中学。</p>
<p>在北京、在深圳、在新疆,她开办分校。在国外,她开办孔子课堂。她的触角延伸到哪里,荆楚教育品牌就矗立在哪里。</p>
<p>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芳华六秩,桃李五洲。</p>
<p>连串辉煌,书写华师一“高度”</p>
<p>光谷,一片充满创新激情和智慧的沃土。革命教育家潘梓年、赵君陶等创建的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眼下矗立在这片沃土上。</p>
<p>11月6日,她迎来60华诞。教育部、省委书记罗清泉致信祝贺。此前,中央领导曾多次视察该校并高度评价。“北有人大附,南有华师一。”从为新中国第一代农工干部补习文化,到为新世纪经济大厦培育拔尖建设人才,这所学校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令眼花缭乱的“第一”:</p>
<p>首设政教处、首推素质学分制;率先推进教师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率先面向全国招生;率先在国外开设“孔子课堂”;高中生率先留学海外……</p>
<p>今年高考,华师一一本院校上线率达到史无前例的84%,4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十多年稳坐我省高考头把交椅。</p>
<p>更令人称羡的是,她在国际大赛上也屡屡“摘金”:累计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竞赛金牌15枚;连续7年入围国际因特尔科学与工程大赛,20名学生获奖,尤其是在国外中学生擅长的工程类奖项中,该校至今保持着国内最好成绩。</p>
<p>近年来,该校学生完成了230多项发明创造,获国家专利170多项。</p>
<p>今年,华师一代表我省出征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破一项全国纪录;学生艺术团首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即获金奖。</p>
<p>“育才硕果累,桃李多精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中科院院士万惠霖、历史学家冯天瑜,著名学者易中天,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江建曾、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叶爱群、空军政治部主任王晓龙,学生作家蒋方舟……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印证着华师一的辉煌与高度。</p>
<p> 铺路未来,引领时代新潮流</p>
<p>面向未来,华师一已经站得更高。</p>
<p>国家需要创新拔尖人才。然而,现实难如人意。</p>
<p>从高一到高三,生活单一,死擂硬学考大学。有识之士焦虑不已:缺少兴趣激情和意志力的学生,能走多远?</p>
<p>今年5月,国家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此,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的华师一附中,早已探索前行。“不能只培养高分学生,更要为培养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视野的尖端人才铺路。”华师一提出,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实现学生现实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一。</p>
<p>华师一附中校长张真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高中,是人一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期。只盯着高考,漠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容易扼杀其天赋和创新激情,而这正是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系。</p>
<p>为此,一系列大胆的创新举措在华师一相继试点、施行——</p>
<p>课堂搬进汽车4S店。每周三下午4时,宽敞的汽车4S店变成教室,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听取“汽车科技与设计”课,学生们现场观看发动机,并亲自动手拆装——这是华师一最新开发特色课程“光谷课程”中的一幕。如今,在主课之外,华师一已开设艺术、科技等百余门自开课程,张扬学生个性与特长;</p>
<p>厨师走上讲台。长期在校食堂做菜的厨师詹右新,给学生们上起了烹饪课——这是华师一创造的课程招标制,身怀一技之长的花匠、电工等通过竞标参与教学,开始走上选修课讲堂,让学生获取更多生活技能。</p>
<p>在华师一附中学生宿舍的黑板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素质是提高的,不是拔高的。“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p>
<p>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些在许多高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在华师一附中:</p>
<p>把时间还给学生,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晚自习严禁老师上课,周末、假期还给学生;引入走班制、分层教学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体育、美育、劳动技能等。副校长胡焰说,该校学生3年里至少比其他学校学生少上一学期课。</p>
<p>围绕“树人”目标,更多的创新还在继续——</p>
<p>多元办班模式。该校先后开办了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科技实验班、艺术特长班等8种办班模式,培养特色拔尖人才;</p>
<p>素质学分制。评价不唯分数,对特长生实行特长学分和创新学分奖励;</p>
<p>国际化战略。与16个国家的中学合作交流,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每年送百余名学生到国外名校交流;</p>
<p>从“540教学法”到素质学分,从特色课“超市”到在高中导入大学课程……这一个个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印迹的“第一”,不仅没使学生的学业落下,反而激发了更大自信心的学习激情,高考考场更显精彩。“永立潮头,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走过60年,校长张真已着眼于更高远的目标:华师一附中不仅要代表湖北,还要代表中国的基础教育,跻身世界一流高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