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12|回复: 0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深入分析武昌南“塌陷”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2 15: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04/201011/./W020101111275968287230.jpg"></p>
<p>图为:美丽的红霞村 记者黄士峰摄</p>
<p>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张泉 贺俊 高东起 作为武汉的南大门,武昌南的发展为何远远落后于武汉东的光谷、武汉北的汉口北以及武汉西的吴家山?它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应该先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招商引资,还是通过招商引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洪山区两级政府究竟应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做些什么?</p>
<p>前、昨两日,本报连续推出《把脉武昌南》系列报道,引起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传清教授的高度关注。他用红笔对本报刊发的相关报道及评论进行了大量圈点,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武昌南的“塌陷”现象,认为武昌南的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等、靠、要,而是要积极寻求自主发展之路。</p>
<p>  政府应尽快写出好“剧本”吸引投资者</p>
<p>吴传清教授说,他每次经过武昌南,心情就很郁闷。作为武汉的南大门,许多外地人来汉,看到这片地区破破烂烂,首先就会在心里对武汉市的整体印象打上一个大折扣。因此,武昌南地区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武汉市的城市形象问题。</p>
<p>吴传清认为,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应该协调、均衡,但在武汉市东、西、北等各个区域的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武昌南已经远远落在后面。不论政府、投资者还是老百姓,都对该地区的发展表达出强烈愿望,其发展的必要性可说是迫在眉睫,已经到了必须摆上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案头的时候了。</p>
<p>那么,政府部门应该为武昌南的发展做些什么?吴传清称,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为武汉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武汉市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应该纳入武昌南地区,在空间上优化配置供给和需求资源,明晰这一地区的功能定位。此外,还必须有详尽和可操作性的专项规划,以及具体而微的实施细则,不能让规划停留在纸上。</p>
<p>吴传清称,《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对武昌南地区的定位是“都市工业园、大型居住新区和现代物流”。从专业角度讲,这一定位过于粗略和模糊。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政府部门首先应该给武昌南写出一个好“剧本”,吸引好“演员”——投资者,共同拍出一部好作品。</p>
<p>  武昌南为何远远落后于光谷、汉口北和吴家山</p>
<p>吴传清介绍,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是谋求各类经济增长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制度安排等,同时对这些要素进行优化配置。</p>
<p>比如,位于武汉东的光谷,有良好的科教资源和可以成片开发的土地,还有举全省之力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定位明晰,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进驻。</p>
<p>位于武汉西的吴家山原来是国营农场,有方便开发的农场土地资源,定位于发展食品产业,且已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作为海峡两岸的台商开发区,有着良好的政策资源,发展势头良好。</p>
<p>位于武汉北的汉口北虽然位置偏僻,但它紧贴“汉口”的概念,加上可利用土地资源及大型企业的拉动,明确定位商贸业和服务业,赢得了武汉市和黄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发展迅猛。</p>
<p>而武昌南,土地属性复杂,既有企业用地和居民宅基地,也有农田,分割零碎,不利于成片开发,加上功能定位不够明晰,自然无法吸引大项目进驻。另外,其路网建设等严重不足,只有点、没有线,无法连成一片,因而长期被投资者忽视,发展自然落后于人。</p>
<p>借鉴“红霞自主发展模式”,不能等靠要</p>
<p>武昌南地区有个奇怪的现象:二环线内的武泰闸区域、白沙洲区域发展严重滞后,但位于三环线外的青菱乡红霞村,却远远走在武昌南的发展前列,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社区。</p>
<p>自2004年起,红霞村抓住黄家湖大学城选址在此的机遇,着手城中村改造和改制,并发展了物流、客运等产业,90%以上村民成功转变身份,成为企业员工和股民。走进红霞社区,一股现代城市的味道扑面而来,一栋栋崭新整齐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排排绿树掩映四周,社区不仅配有老年人活动室、医院、商店、幼儿园、书屋等,还有健身房、练功房和户外体育设施。“‘红霞模式’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范本,对武昌南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吴传清教授说,“武昌南的发展应该学习红霞村,积极寻求自主发展之路。”</p>
<p>他认为,武昌南地区发展滞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原因:等、靠、要——等着上级政府给政策,过于依赖政府投资,却忽视了自身潜力的挖掘,发展的主动性不够。</p>
<p>吴传清说,国家从来不会限制一个地区的自我发展。省内外许多没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却走出了自我发展的特色之路,靠的就是主动想办法,“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p>
<p>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策、资源等外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因。如果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味等靠要,即使政府给了政策、给了资金,同样难以发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9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