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08|回复: 0

图文:古稀老人书写戎马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0 14: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110/../../../html/ctdsb/20101110/..\..\..\ctdsb\20101110\m_62日记_2.jpg"></p>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老人在写日记 记者卢亚明 摄 </p>
<p>本报见习记者祝兆林</p>
<p>  30年戎马生涯,扛枪走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并驻守西藏十多年。</p>
<p>笔耕不辍,用日记记录军旅生活的点滴,却因历史原因被付之一炬。</p>
<p>如今,77岁的古稀老人武新,再次提笔,为当年的峥嵘岁月立传。</p>
<p>  3年10万字战争日记</p>
<p>  昨日,樊城区春园路武新家中,老人依旧身体硬朗,目光如炬。</p>
<p>一叠厚厚的信纸,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人的书桌上,那是武新已经完稿的抗美援朝日记。</p>
<p>随手翻开一页,上面写着:“1951年1月1日,《攻打高阳》。</p>
<p>从高阳街冲出来一辆坦克,向我们身后的山顶开炮,还用机枪扫射,喷出的火焰,把夜空映红了一片,虽有不少手榴弹掷向坦克,但对它不起丝毫作用……”“这是我们和英国皇家坦克旅交战时的情景。”武新说,那场交战后,他捡到了一支原子笔(圆珠笔)。之后,部队解放了汉城,又缴获了许多记账本。“有了笔和本子,我就开始写日记了。”</p>
<p>武新是襄阳区张湾人。他念过几年私塾,后来还上过小学,没事就喜欢写点东西。</p>
<p>16岁参军后,武新随部队征战全国各地。因为有点文化,每次开会都安排他做记录,也培养了他随笔记事的习惯。</p>
<p>武新说,当时就想写点日记,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留下来,如果自己在战争中牺牲了,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点纪念。</p>
<p>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武新一共写了230余篇日记,但因历史原因被烧毁了。</p>
<p>现在老人的手稿,共有130篇,约十万多字,都是退休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根据回忆重新整理的。</p>
<p>他用写诗“充饥”</p>
<p>   抗美援朝的每一天,经常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武新的脑海里。</p>
<p>攻打高阳时,武新险些丧命。当时,他想炸坦克立功,还未越出壕沟,就被连长拽了回来。倒地后,他听见子弹打在掩体上的声音,飞溅的雪末溅了他一身。“如果不是连长拉我一把,我早就没命了。”</p>
<p>武新在日记里,不仅记载了战事,还有一些当地的见闻和有感而发的诗歌。</p>
<p>1950年12月9日的一则日记标题是《睡在苹果堆上》。当天气温非常低,-25℃左右,他们途经一个村庄,村里种满了苹果树。</p>
<p>为了避寒,武新和战友躲进了百姓的苹果窖中,满地的苹果让战士们十分眼馋,许多战士拿起苹果闻了又闻,但还是放下了,最后走时,没人吃过一口苹果。</p>
<p>武新说,当时他从没吃过苹果,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苹果,但部队纪律严明,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这令当地百姓非常感动。</p>
<p>1951年2月,当时敌机猖獗,武新写了一首诗《小松树》,怀念在轰炸中牺牲的战友和朝鲜百姓。“山上的小松树在哭泣/就在昨天的夜晚/它第一次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敌机在山顶炸死了它的祖父……”</p>
<p>  日记镌刻烽火人生</p>
<p>  2003年,整理完抗美援朝日记,因身体原因,武新歇笔数年。如今,他又开始写援越抗美的经历。</p>
<p>1955年5月,武新所在部队撤离朝鲜,驻防在大连、丹东一带,一呆就是10年,他也在当地成家。</p>
<p>1966年7月,援越抗美战争打响,武新随军前往越南。</p>
<p>在越南,武新是工程兵,负责修宝河至安培的公路。为了保证部队行军畅通,他们任务异常艰巨,不仅要克服恶劣的天气,还要对付蚊虫鼠蚁。“越南的蚊子非常大,一飞就是黑压压的一片,还特别毒,叮一口就是一个大包。”武新说。</p>
<p>创作援越抗美篇时,武新还对他军旅生活的下一阶段——援藏十年,进行了简单的构思,计划凑成一套“人生三部曲”。</p>
<p>1968年,武新回国前往成都。在成都与家人团聚,仅仅休整了半年,部队又进藏驻防,一晃又是10年。</p>
<p>驻藏生活非常艰苦,因为高原气压高,武新常年吃半生不熟的饭,新鲜蔬菜奇缺,一年到头就是脱水蔬菜、罐头,偶尔吃点牦牛肉算是大餐了。</p>
<p>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驻藏期间,武新当过副营长、牧场场长等职务。平时除了训练,还要放牛牧马、开荒种地,日子很充实。这些内容都会被他写入援藏十年篇。</p>
<p>如今,77岁高龄的武新患有冠心病。半个月前,他还在住院,但他一直惦记着未完成的自传。</p>
<p>1979年,武新转业回襄樊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也没了写作的激情。直至退休后,武新才有时间重新提起笔。“打了30年的仗,活下来不容易,不能什么都不留下。”武新说,写这些日记,不图名也不为利,只是想记录下当年的岁月,给后代留点念想,让他们不要忘记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同时激励他们工作和学习。</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9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