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06/201011/./W020101106289971576153.jpg"></p>
<p>图为:市民在展会上学习闻香识米 记者魏铼 摄</p>
<p>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龙滢 实习生夏中华)昨日举行的2010中国优质稻米(武汉)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湖北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上,来自省内外1000多种粮油精品集中展示。其中,交易会上显露出近年粮油的消费新趋势。</p>
<p>前几年被冷遇的菜子油,今年大受市民青睐。在洪山体育馆展厅内,几乎每个参展台上都有菜子油。不过,有一个现象引起记者注意,在众多的菜子油中,黑色菜子油最受市民欢迎。</p>
<p>相同体积的菜子油,黑色菜子油的价格要比提纯过的菜子油价格要高。在宜都松木坪展位上,1.8升的黑菜子油要卖到40元,一旁5升纯色菜子油也才50多元。工作人员称,黑菜子油格外香。</p>
<p>洪生太利油脂展台上,市民对黑色菜子油的关注度要远远高过其它油。展商介绍,其实黑菜子油的工艺要比纯色菜子油的工序还要简单些,黑菜子油之所以黑,是没有脱色提纯。近年来,市民的消费观渐渐趋向返璞归真,认为黑菜子油是原汁原味。而生产厂家也迎合了市民这一消费心理,反而将价格抬上去了。</p>
<p>专家称:大米并非越白越好</p>
<p>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龙滢)大米是不是越白越好、越精细越好?昨日在汉召开的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理事长刘与忠鲜明地提出:不赞同大米过度加工。</p>
<p>目前,市场普遍以“好看、好吃”作为大米的标准。于是,一些商家便在加工上做文章,为求得大米的精美,一碾再碾,多次抛光,既造成数量损失,又将固有的天然营养素剥离。</p>
<p>刘与忠说,经过这样过度加工的大米,其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全部流失。可以说是感观好了,损失大了;味道好了,健康少了。</p>
<p>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高工谢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建议,应摒弃片面追求大米表面光度的做法,优先生产免淘米。同时,提倡大米产品包装保鲜化、小型化。发展250-500克/包左右的小包装,有利于开袋即用完,避免开封后产品二次污染、生虫,方便消费者储存和使用。</p>
<p>而在昨日展会现场,包装精巧的小包装大米也大为抢手。在不少展台上,1公斤、1.5公斤、2公斤装的大米,用透明包装袋真空包装,有的还装进纸质包装袋。一些市民说,分量轻巧,走亲串友当礼物送也挺拿得出手。</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