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利鹏 实习生郑晶)除了每天买菜,硚口区汉正街的邓爹爹,再也不愿下楼,“爬一次楼,我要喘5分钟不止,真希望能装部电梯。”</p>
<p>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三镇多个老旧小区,不少家住高层的居民都有相同想法。据预计,武汉至少有3万栋以上旧楼有安装电梯需求。但记者调查发现,旧楼加装电梯,涉及到居民之间、居民与开发企业之间等诸多协调问题,令这项工作推进起来并不简单。</p>
<p>约3万栋住宅有电梯需求</p>
<p>日前,记者来到硚口区汉正街石码社区1号楼,正碰到60岁的邓启炎爹爹,拄着拐棍一步一停地上楼,上到4楼平台,站着喘了半天气。邓爹爹说,刚搬来时,上下楼还“掐得住”,十几年过去,确实是爬不动了。由于身体不好,住9楼的他,宁可呆在家中。</p>
<p>他住的是汉正街拆迁还建楼,1998年交房。当时预留了电梯井。12年过去,电梯依旧没影,电梯井早被住户们圈占进自家。眼见电梯安装无望,十几户年龄较大的邻居,受不了爬楼之苦都搬走了。</p>
<p>石码社区居委会书记李慧珍说,该社区3栋还建楼,4楼以上700多户。居委会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为居民加装电梯,没有回应。</p>
<p>记者随后走访了武昌张家湾小区、东亭小区、黄鹂小区、汉口沿河小区、东西湖吴南小区等多个老小区,发现不少居民都有为住宅楼加装电梯的想法,而且越是高层住户、年纪较大的住户,装电梯的想法越强烈。</p>
<p>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武汉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21.9万人,除了2.6万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外,剩余的大部分都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而这部分老人中,很多都居住在老小区之中。</p>
<p>记者询问了武汉市房产局、武汉市物业协会、武汉市电梯协会等多个单位,想了解未装电梯的老旧住宅楼有多大数量,但均被告知尚未准确统计这一数量,并称,为旧楼加装电梯的业务,目前武汉还很少。</p>
<p>而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有需求的本地楼栋数量不会低于3万栋。“上海这一数字是15万栋、广州5万栋,两地加装电梯业务已蓬勃兴起。”</p>
<p>谁为电梯买单是大问题</p>
<p>“建电梯耗资不小,如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电梯入户只能是个梦。”武汉市电梯协会副会长向世雄直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部电梯15—20万元,如没有预留电梯井,还得另行修建,加上设计、报建等费用,总计约需40—50万元。一梯两户九层的单元楼,每户须出资2万多元,不是一个小数目。</p>
<p>记者走访中,听到居民顾虑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武汉一电梯公司业务经理叶先生,就曾与硚口一单位小区洽谈过加装电梯的业务,但众多住户在出资问题上一直谈不拢。“低楼层的住户不愿出钱,高楼层居民意愿强烈,但又不愿负担过多费用。”</p>
<p>电梯建好后,还有运营费用。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陈同举,将电梯运营的支出列出来:每部电梯年检费每年1000—2000元,管理维护一年也需6000—10000元,加上电费、清洁,每位业主每月每平方米会增加0.5元的物业管理费用。一个拥有100平米房屋的业主,每月需增加物业费50元。“老旧小区一般是低物业收费,要增加物业费,恐怕又会给物业公司工作带来难度。”</p>
<p>但业主并不是单纯付出。除了生活上更加便利,房屋也在此过程中增值。武汉博兴房地产评估公司业务经理陈洪涛称,在武汉市区范围内,相同地段、相同品质的二手房,因为有无电梯,可产生每平米200—1000元的差价。据此计算,同样一套100平米的二手房,价差可达2—10万元。同时,新建电梯所产生的公共面积,可平分到业主的房产面积中,虽在二手房买卖中体现不出来,但若遇到房屋拆迁,则可获得新增面积的补偿。</p>
<p>采访中记者得知,蔡甸某小区采用加层的方式,将加装电梯的费用顺利解决。向世雄举例说,当时该小区由于没有配建电梯,尽管居民提前入住了,但工程依旧无法验收。该楼盘加建了一层住宅,用出售后所获得的资金,为小区安装了电梯。</p>
<p>居民意见统一很重要</p>
<p>记者了解到,根据《物权法》,凡是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换而言之,两个“三分之二”通过,楼栋就可以装电梯。但建电梯井道,会影响到正常采光、通风,靠近电梯、不经常使用电梯的低层住户,便可能坚决反对,让工程无法开展。武昌张家湾小区业主吴先生,能成功加建电梯,便在征得邻居理解上,费了不少功夫。</p>
<p>吴先生住在8楼,由于年逾70,爬楼吃力的老两口,搬到深圳的儿子家居住。2006年,楼下的几位老邻居给他打电话,请他回武汉全权代理建设电梯。由于住宅楼是单位兴建,吴先生先将申请递到了单位,还一家一家做说服工作,联合了2至8层的8位邻居,写信给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要求加建电梯。</p>
<p>申请得到了同意,单位拨款购买电梯,并专门致函武汉市规划部门,希望其协助办理。吴先生则请设计师设计好了几套电梯的建设方案,一并送到规划部门审批。规划部门现场查看后,同意新建电梯,但提醒:我们要在院内张贴公示业主提意见,如果有反对意见,电梯就难建了。</p>
<p>吴先生询问过底层住户后,得知他们确有反对意见:新修的电梯井,对房屋的光线有影响。在多次商量后,吴先生与其达成协议:为一层住户兴建花坛和道路,弥补光照影响,公示终于顺利通过。2008年春节刚过,电梯正式运行,采用刷卡制,据卡结算电费等日常开销、平摊电梯检修费。</p>
<p>运行没几天,低楼层的住户提出,楼层太低,就不使用电梯了。现在,这部电梯仅供5—8层的4家住户使用,平摊每年约5000元的检修费及电费。</p>
<p>而同一小区26栋20户4层以上的居民,眼看吴先生建设成功,也向主管单位申建。今年3月初动工后,却被低层住户坚决叫停,原因是影响了采光且破坏绿地,开发单位陷入两难。拖了好久后,项目无疾而终。</p>
<p>业内人士冀政府推动</p>
<p>除此之外,规划审批手续较为复杂,也令不少人望而却步。据了解,新建电梯井需占用两三平方米的土地,报批时容易出现卡壳。记者以居民身份就安装电梯的相关问题,向武汉市规划局咨询。工作人员答复,最好是由开发单位报建,“报建电梯涉及审查建筑间距、消防间距、采光、通风等方面是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如没有法人资格的开发单位对接,很多程序不好处理。”但这一要求对于老旧小区业主来说,较为困难:住宅产权早已多元化,很多开放式小区连物业公司都没有,开发单位更是无从寻起。</p>
<p>多个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如政府部门介入,主动协调各方利益,出台相应鼓励措施,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将会便利许多。武汉市物业协会副会长陈同举说,如靠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协调,居民是否认可存在问题。武汉市电梯协会副会长向世雄则称,广州、上海当地政府有相应鼓励政策,包括资金上的优惠,对于加建电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武汉一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说,安装电梯必须政府部门介入。“一栋楼建设电梯涉及的规划调整问题,必须政府部门理解、协调和审批。而楼栋的相关建筑数据,如无政府部门提供,也难以开展建设。”</p>
<p>老旧小区不少居民也认为,由政府主导这项工作更好:补偿受到影响的低层住户,协调高层住户的出资额,公开招标开发建设企业,对工程进行审计、监理。“利益问题解决了,加装电梯才能成为现实。”黄鹂小区居民严先生说。</p>
<p>武汉市房产局副局长潘臻肇对此表示,旧楼加装电梯这一问题,目前本地政府部门尚无对应政策出台,而且建设电梯及后续的养护费用,开销较大,单靠居民方承担困难较大。“但既然居民有需求,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研究解决。”</p>
<p>他山之石</p>
<p>上海:三三制解决资金难</p>
<p>2001年,上海闸北陆丰路上两栋普通6层老住宅,作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试点,利用旧房综合改造,将老房子的南北墙体都向外扩出了1.5米,住户只要每平方米支付1295元就能买下多增面积,而当时那个地段的房价已是每平方米5000元。此外,经规划等部门同意后,还在楼顶上加盖一层,底楼居民搬住七楼。政府出一部分,住户出一部分,再加上出售费用,这一“三三制”模式解决了装电梯的资金问题,最终,41户居民拥有了电梯房。</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