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未能完成父亲的遗愿,女儿潸然泪下</p>
<p> (记者胡传林 肖敏)昨日,当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带领眼科医生赶到捐献者家中时,因捐献者已去世,错过有效时间,襄樊首例眼角膜捐献憾告失败。</p>
<p>宜城48岁的农民工段明友遭遇车祸,高位截瘫。今年9月底,他作出一个惊人决定:捐献双侧眼角膜(本报9月27日报道)。</p>
<p>昨日,段明友意识到自己快要离开人世,将妻子、儿女叫到床前,叮嘱一定要帮他完成心愿。</p>
<p>昨日下午,记者随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襄樊爱尔眼科医院医生,从襄樊城区赶往段明友家中。</p>
<p>下午5时许,一行人赶到段明友家中,眼科医生查看后宣布,段明友已死亡多时,错过了提取眼角膜的有效期。</p>
<p>段明友的三女儿段恒华说,昨日下午,父亲临终前艰难地提醒他们:我不行了,快叫医生来取眼角膜。她拨通市红十字会电话,请他们速来提取眼角膜。约半小时后,父亲离开人世。</p>
<p>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称,这是襄樊首例眼角膜捐献案例,没有成功提取眼角膜,非常遗憾。</p>
<p>1个多月前,段明友病危时,提出捐献眼角膜。9月底,他托大女儿找到市红十字会,替他交了捐献遗体(器官)申请表。10月13日,家人又对捐献一事进行了公证。</p>
<p>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捐献者死前如果在医院,有医生实时看护,捐献的成功率会高出很多。襄樊目前不具备完整、系统的捐献流程,是失败的深层原因。</p>
<p>遭遇车祸</p>
<p> 病危时提出捐献眼角膜</p>
<p> 段明友今年48岁,祖籍钟祥市,1990年举家迁至宜城市郑集镇原种场,一直在砖瓦厂打工。</p>
<p>今年3月19日,段明友随一名工友来到该镇复兴砖瓦厂,学开拉砖车。该工友教了一会后,便出去吃早饭了,留下段明友独自一人学车。</p>
<p>上午8时许,由于操作不当,拉砖车一下撞上窑门,段明友当即受伤。</p>
<p>随后,家人赶紧将段明友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段明友全身多处受伤,颈椎多处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p>
<p>事发后,段明友将砖瓦厂告上法庭,但由于判决结果还没下来,一家人只好举债为段明友治病。</p>
<p>段明友去世时,已先后花去约45万元的医疗费,其中宜城市政府垫付了16万元,家人们为此感激不尽。</p>
<p>段明友的妻子蔡玉秀介绍,为给丈夫治病,他们东挪西借,欠下亲戚朋友22万多元。</p>
<p>病床上的段明友最牵挂的还是自己正在上高中的小儿子段恒波。</p>
<p>段恒波今年18岁,在宜城一中读高二。段恒波告诉记者,父亲出事后,家里债台高筑,为了省钱,他原打算辍学打工赚钱,给父亲治病,但父亲坚决不同意,将他赶回学校。</p>
<p>段恒波说,父亲提出捐献眼角膜,除了想把光明带给他人外,也希望看到他今后能考上大学。</p>
<p>家庭穷困</p>
<p> 家人凑不齐安葬费</p>
<p> 段明友突然离世,留给家人无尽的悲伤。但更让他们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长时间给段明友看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如今,连安葬费他们都拿不出来了。</p>
<p>段明友共有4个孩子,大女儿打过一段工后,目前正在武汉上成人大学;二女儿和三女儿已经成家,但家庭都不富裕;小儿子今年正在读高二。</p>
<p>前日,大女儿蔡红莲刚刚从家中赶到武汉,为了给父亲多买些营养品,她准备再找武汉的朋友借一点钱。闻听父亲去世的消息,蔡红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父亲病重时一再叮嘱她,要帮他完成捐献眼角膜的愿望,可是,她刚刚离开家,父亲就走了,父亲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p>
<p>两个小女儿告诉记者,父亲病重期间,她们已经尽其所能,目前也拿不出钱来了。她们含泪说,父亲辛苦一生,将姐弟四人培养成人,而今,4个孩子却安葬不了一个父亲,让人想起来就心酸。</p>
<p>妻子蔡玉秀说,丈夫去世后,她们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到昨晚8时,家中还没有筹到钱料理丧事。</p>
<p>宜城市委书记关注</p>
<p>捐献者即将入土为安</p>
<p> 段明友一家的境况引起了宜城市委书记朱慧的高度重视。</p>
<p>昨晚,闻听此事后,朱慧当即责令相关部门上门了解情况,协助当地干部妥善处理段家的后事,尽早让死者入土为安。</p>
<p>昨晚8时30分,宜城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一行已赶赴段明友的家中,并送去500元慰问金。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一定会想办法,保证死者顺利安葬。</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