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 姜宗俊 伍迪 通讯员 陈建波</p>
<p> </p>
<p>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曾是濒临取缔的农村学校,老师大专以上学历不到两成。但经12年改造,该校成为全国课改高效课堂的先锋,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全国各地的26万教育工作者来此考察学习,校长崔其升也成为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昨日,崔其升在千名校长高峰会上畅谈成功经验。</p>
<p> 把课堂交给学生,比老师“满堂灌”效果更好</p>
<p>1998年,崔其升在杜郎口中学推行课改新措施,要求老师不准亲自板书,纯知识内容不得讲解。起初,老师想方设法逃避监督,让学生在门口把风,或者在白天的课堂上严格遵守讲课不超过10分钟的规定,等到晚上再加班授课。</p>
<p>有一次,崔其升在教室外看见老师在台上提问,台下学生争相举手,老师不知该点谁回答,准备公布答案。他推门而入,要求老师下来,学生上台讲课。崔其升挑了成绩较差学生上台解题,再选成绩中等学生批改,写评语。结果效果出奇的好。自此,他便在全校推广学生上台讲课的新举措。</p>
<p>“当学生成为聚焦性人物的时候,他就十分在乎自己的表现,自然会自主学习。”崔其升说。</p>
<p> 老师有自己的见解,才能打动学生</p>
<p>崔其升不允许老师从教参上“复制粘贴”教学观点到备课本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内容。比如语文老师讲名家篇目,要把相近的篇目一次性拿出来分析、比对,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历史老师讲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能只讲一个,要把历史上所有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拿出来解剖分析;物理老师要求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自己必须先搞。</p>
<p>崔其升说,这样做就是要求老师尽可能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四面八方的知识辐射。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专利、作品、创意,才能打动学生。课程的深度、广度、厚度增加了,学生就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p>
<p> 学校办不好罪在校长,校长首先必须是优秀的老师</p>
<p>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老师、校领导轻松了。崔其升要求校领导必须代课,且在该学科的各项考核中必须名列全校前三名,已有6名校领导因达不到这项要求“下课”。</p>
<p>崔其升说,领导在老师、学生心中的地位高,领导必须是最优秀的老师。学校的成功在于老师的创新,而学校失败了罪在校长。因此,校长必须尊重、培养、选拔、重用优秀老师,必须惩处投机取巧的人。</p>
<p>崔其升举例,一名教师为了评高级职称,往他家里送了一箱五粮液。第二天,他把这箱酒拿到办公室,将这名老师和校领导全部叫来,对这名老师进行“批斗”。学校的风气正了,大家才会把心思用在业务上。</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