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86|回复: 0

200元电话卡成本仅5元 回拨卡骗局武汉被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1 1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dsb/ctdsbsgk/ctdsb04/201010/./W020101010283995680067.jpg"></p>
<p>图为:工商执法人员查获“回拨卡”</p>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首席经济记者张乐克 通讯员徐永峰 话费面值400元的手机充值卡,只需半价即可购得,并且每分钟话费只需5分钱,面对这样的好事,你会动心么?</p>
<p>时下,价格低到让人不敢相信的手机充值卡,在武汉不少地方销售火爆。然而,记者与工商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种貌似“天上掉馅饼”的充值卡其实是“回拨卡”陷阱,卡随时可能作废,预存话费如同打水漂。</p>
<p>昨日,自称上海怡欢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的7名员工,被洪山工商分局立案调查,这7名业务人员在武汉近4天时间,就卖了3余万元的“136368”充值卡,引发大量市民投诉。工商调查显示,上述人员还涉嫌参与了“2002亲情专线充值卡”骗局(本报9月21日曾作报道)。</p>
<p>5折电话卡大肆流入市场</p>
<p>国庆节前,家住洪山区的徐先生向工商部门举报,在超市门口看见有人摆摊售卖一种“136368手机充值卡”,销售人员称是中国移动总部员工,为推广业务进行五折销售。一张售价400元的电话卡,只需要200元就能购得,并且每分钟话费仅为0.05元,拨打全国电话一口价。徐先生购买了这种充值卡后,一开始还能够打通电话,后来发现通话经常断线,再过了一段时间,根本无法通话,花钱购买的充值卡只用了几天就打了水漂。</p>
<p>据统计,仅1个多月时间,武汉市12315指挥中心就已接到40多起类似投诉,范围涉及武汉三镇。</p>
<p>9月29日,根据市民举报线索,洪山区工商分局公平交易直属局执法人员与记者,来到武昌广埠屯某大型量贩店门前,果然有人正在销售“136368充值卡”。其业务代表肖某正向一位老爹爹极力推销这种充值卡。“充值以后马上能看到到账通知,并且你在下个月就能查询话费清单,打多少用多少,一分钱都不会多收的。”</p>
<p>记者尝试购卡后,果然收到一条短消息,显示已经充值400元,不过到账消息并非来自正规运营商,而是由“150”号段手机号码发送的。记者拨打移动公司的客服电话,在账户中无法查到这笔钱。</p>
<p>对此肖某解释,这是特殊通话平台,话费价格极低,当然不能进入移动公司的计费系统。据介绍,该卡的使用方法也比较特殊,先拨打136368,拨通后挂断,然后接到136368回拨的电话,这时再输入要拨打的电话号码即可。</p>
<p>200元的卡成本不到5元</p>
<p>为何资费如此便宜?面对工商执法人员调查,肖某先称与新疆铁通公司有合作关系,所以价格很低廉,然而他拿不出任何证明文书,最后他不得不和盘托出:这种卡实际上就是“回拨卡”,利用了“电话回拨平台”,钻了运营商结算时通话时间低于6秒不收费的空子。</p>
<p>用户拨打“136368”时,其实是接通到一个终端平台,其后台已经接通了多部电话,然后再与被叫号码接通。在通话时,不到6秒时自动跳转到下一部电话与被叫号码通话。即市民通话1分钟,通过136368后台的电话不断跳转至少10次,从而不产生费用。</p>
<p>这也就是说,通过“136368”通话是根本不要钱的,市民充值的钱就被其全部“纳入囊中”。据调查,每张卡的成本不到5元,卖给市民高达200元,暴利惊人。</p>
<p>据工商部门调查显示,用户的钱充值到“136368”自行设置的计费平台上,后台可能设有不少“吸费”陷阱,例如把计费单位从60秒变成52秒甚者改成48秒,用户在打电话过程中不易察觉,他们甚至随时能修改话费余额,用户预存的话费根本得不到保障。</p>
<p>接受工商调查的一名销售员也表示,在通话业务繁忙的时候,拨10个电话,基本只有3个能够打通,通话过程中,十有七八会出现断线。一般业务员在一个城市只会待一个星期左右,当离开售卡地后,根本都不会理会购卡者,甚至会限制用户的电话呼入。</p>
<p>  监管不力致使“回拨卡”肆无忌惮</p>
<p>据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仅9月26日-29日,肖某等7人已经销售了近200张“136368”充值卡,涉案金额3万余元。</p>
<p>连日来,洪山工商局公平交易直属局执法人员经过调查,上海怡欢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工商营业执照在今年4月已经到期,而且逾期未年检。</p>
<p>该局刘局长对记者称,该公司涉嫌多种违规行为,首先该公司在武汉设点销售电话卡没有取得经营资格;此外,其销售的“回拨卡”属于国家禁售产品,而且这家公司还涉嫌欺诈消费者。</p>
<p>据查,这伙人和之前销售的“2002亲情专线充值卡”为同一家公司,只是换了个叫法。该公司已经在各地多次被投诉、查处,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依然从事“老本行”。</p>
<p>据了解,目前相关执法部门存在监管难的尴尬,导致难以对其实施严厉处罚,难以彻底整治这种行为。此前市民也曾向警方举报,但是由于每个顾客的涉案金额较小,且定性有难度,使得警方难以立案查处,移交给工商部门后,工商部门处罚力度也有限,往往只能按照无照经营法规进行处罚,难以根治这类行为。</p>
<p>省通信管理局:一旦发现“回拨卡”立即清理</p>
<p>据肖某交代,该公司销售的“136368”回拨卡,是从网上进货购买的。实际上,类似的产品至少上百种之多,只要有一定技术能力的网络公司,搭建起平台后,就可以开始派销售人员向全国各地售卡。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至少有800多家卖家销售“回拨卡”类产品,通话价格从每分钟0.01元-0.08元不等,为了逃避检查,不少名称也改成“亲情卡”、“畅聊卡”等五花八门。</p>
<p>据一家大型运营商业务经理陈先生介绍,由于这种通话方式话费低廉、利润高,已经形成庞大灰色产业链。</p>
<p>记者采访了省通信管理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回拨卡”国家是明令禁止的,一旦发现,将立刻整顿清理,对违规号段进行查封。</p>
<p>2007年2月原信息产业部发文《关于现阶段暂不允许开展电话回拨业务的通知》,明确表示全面终止电话回拨业务。</p>
<p>今年2月,工信部又重新发文《关于做好回拨业务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基础电信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本网存在的所有回拨业务进行清理,务必于2010年3月19日前关闭为回拨业务提供接入的所有号码,并停止为回拨平台提供中继线服务。</p>
<p>不过,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前期检查发现,我省并不存在回拨平台,对外省相关平台,将通报当地监管部门协助监管。</p>
<p>工商部门提醒</p>
<p>市民不要贪便宜</p>
<p>“其实这种骗局很容易识破。”洪山工商分局公平交易直属局相关负责人称,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市民遇到类似销售电话卡的行为,可以直接拨打运营商的客服电话咨询,有没有类似服务,或者向当地工商部门咨询,就可以拆穿类似的骗局。工商部门提醒市民,市场上的一些“回拨卡”经常会出现无法接通的情况,建议用户不要使用,以免得不偿失。</p>
<p>链接</p>
<p>本报9月21日报道:大学毕业生王伟(化名),以近一个月的卧底经历,曝光了“2002亲情专线充值卡”的诈骗内幕。他说,叫价350元的卡,成本价不到5元。王伟介绍,这个来自广东的卖卡诈骗团伙,来汉两个月就卷走了近百万元。两年来,该团伙改名换地,从广东骗到浙江、上海和武汉。</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5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