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76|回复: 0

由《唐山大地震》看大片垄断下的影院排片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1 10: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119/134/578/37618739.jpg"></p>
<p>《唐山大地震》剧照</p>
<p>还有3天时间,内地影坛将会迎来“后阿凡达时代”的第一个高峰,刚刚经历了接近14亿人民币票房冲击的中国电影市场将通过《唐山大地震》检验14亿中可供继续沉淀的部分究竟有多少。</p>
<p>笔者一直认为,《唐山》将会成为第一部,很可能在刨除通货膨胀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最后一部超过5亿的影片。好的影片必然层出不穷,但从这两年的贺岁档来看,《唐山》之后,很难再有一部国产商业影片能够真正做到独霸黄金档期2到3周的局面。在我们的终端扩容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分食蛋糕的结果只能是各自摊薄收益。</p>
<p>今天的贺岁档就是明天的暑期档,我们可以看一下近几年贺岁档发展的轨迹:</p>
<p>-上映日期影片票房全年票房占比200612.11《满城尽带黄金甲》2.7亿26.2亿10.31%200712.10《投名状》2亿33亿6.06%12.17《集结号》2.4亿7.27%200812.1《梅兰芳》1.14亿42.15亿2.7%12.8《叶问》1亿2.37%12.15《非诚勿扰》3.1亿7.35%200912.7《刺陵》0.68亿62亿1.1%12.7《风云2》0.6亿0.9%12.7《三枪》2.6亿4.19%12.14《十月围城》2.9亿4.68%</p>
<p>2006年至2008年贺岁档发展轨迹</p>
<p>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贺岁档这样一个成熟档期,对票房有野心的影片越来越多,蛋糕越来越大,但每家分到的蛋糕却比原来更少。</p>
<p>究其原因,在于终端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场次资源也是有限的。而终端如何分配场次,直接决定了一部影片的票房成绩。</p>
<p>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源稀缺前提下如何通过更好地分配资源以优化产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排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学问题。</p>
<p>1</p>
<p>2</p>
<p>3</p>
<p>上一页</p>
<p>下一页</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6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