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荆楚网消息(武汉晨报)(记者杨枫 实习生肖君娟)招具有一定表演能力、有一定奉献精神的市民。这不是演艺公司的招聘,而是同济医学院在招健康人“装病”,供医学生学习、考试用。</p>
<p>这份特殊的招聘启事1月前发布在同济医院官方网站上,招聘负责人、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技能中心主任舒涛说,到目前为止报名的不到10人,主要是没怎么宣传,很多人不知道是千什么的。</p>
<p>舒涛介绍,招的人叫“标准化病人”(简称SP),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聘,前两批共招用过26人,“因为有些SP年纪大了,退出了。”现任SP平均年龄40岁,最大的56岁,最小的29岁,他们的身份多样,有退休老人,有事业单位千部,有工人,私企职员,学生和教师等。“SP并非一项固定工作,只是用业余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所以没固定薪水,每次配合考试或教学后,会拿到一些劳务费,一课时(45分钟)30N40元不等。”据了解,目前使用单个SP每年最多不会超过20天,每天最长累计时间不超过7小时。</p>
<p>舒涛称,报名者经选拔合格后,将接受10个学时的专业医学知识培训和10个学时的特定疾病培训,经专家验收合格后方可成为SP。参与教学和考试时,SP会拿到事先编好的“剧本”和评分标准,熟练动作,逼真表演,为把握得分点作准备,好对学生的诊断结果及过程打分,“他们只扮演某种疾病的患者,接受医学生的问诊和体检,不会接受任何身体伤害性的操作。”</p>
<p>据了解,因SP们手中握有大量考题,为避免泄题,学校一直维持这群SP的“神秘”,只有学习考试时才会与学生见面,人员不定。但舒涛称,这群SP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热心,而且热爱医学。</p>
<p>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医学生,8人觉得有SP参与教学很有必要,他们认为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更能注意到平常学习中忽视的问题。也有学生称,SP扮演的都是典型病人,而临床所遇患者的病症并不都是典型的。</p>
<p>对此,舒涛解释,教学中并不是要用SP完全取代临床实习,引进SP是要让学生掌握作为医生的基本能力和技巧,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病人时做出精确诊断,同时SP教学更注重过程,注重对病人的态度和人文关怀,这是医学生必备的素质。</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