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326|回复: 3

[视频]福建马尾网名“诬告案”调查全记录

  [复制链接]
襄阳城游客
襄阳城游客  发表于 2010-4-22 18:58:28 |阅读模式
<><EMBED height=305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middle width=414 src=http://player.ku6.com/refer/6cLfOthKlab5-e9G/v.swf quality="hig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P>
<>&nbsp;</P>
<><SPAN id=lbcontent></P>
<>就在福建网民诬告陷害案第三次开审之际,中共中央党校离休干部、耄耋之年的杜光教授抱病撰写了《司法黑幕和网络言论自由——略论因“严晓玲事件”引起的“诬告陷害”案》文章。</P>
<>&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他从维权高度分析了三个网民遭诬告陷害指控的深层次原因。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指控,这起案件牵涉到九人,但被推上审判台的只有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假如为严晓玲之死鸣不平也构成犯罪,为何状告一年多的死者母亲、同案人林秀英不受审,难道是因为林秀英有什么背景吗?林英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任何背景的不幸弱女子。现林秀英没有罪,而帮助同情她的人有罪了,正如福州市政法委在文件中所称,哪是因为三个网友是“维权分子”,案件则是由省、市领导下令办理(不是现在的省主要领导)。</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在中国,要维权会很艰难,一旦惹怒了官员,还会遭到公权力的报复。三个网民因为同情和帮助了弱者,遭到了诬告陷害(一开始是诽谤)犯罪指控,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也是法治的悲哀。</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司法黑幕和网络言论自由</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略论因“严晓玲事件”引起的“诬告陷害”案</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nbsp;<WBR></WBR>杜&nbsp;<WBR></WBR> 光</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确实如此,每年数以万起甚至十万起的群发性事件和层出不穷的冤假错案,每一桩都可以映照出专制主义的魔影。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执法机关堕落成为专制政体的工具,为权贵豪强服务。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压制敢于起来抗争、维护自己权益的平民百姓。为了满足权贵豪强的愿望,甚至挖空心思地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把维权人士和无辜群众关押审判,充分暴露出与民为敌的专制主义本质。最近正在福州上演的一场“诬告陷害”案,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时代特征。</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这件案子起源于福州市闽清县的“严晓玲事件”。2008年2月11日晚上10点多,严晓玲从“丽歌”KTV被送到县医院急救室,经抢救无效死亡。严母林秀英赶到医院,看见女儿死后情况,听了一些话,认定25岁的女儿是被轮奸致死。为了替女儿讨回公道,她不断上访、告状,一年多没有任何结果。</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2009年6月23日,网易、新浪、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反腐论坛、凤凰论坛等网站转载海外网上的文章,如《严晓玲:她比邓玉娇悲惨一万倍》、《惨绝人寰:严晓玲被八人轮奸》。福州市公安局迅速行动,第二天下午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警方鉴定结论,严晓玲系因输卵管妊娠破裂导致出血性休克死亡,不存在暴力、中毒或轮奸致死问题。</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警方的表态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应,还陆续出现了林秀英口述案件的录像视频,又有文章揭露官方恐吓林秀英。6月26日到7月中旬,福州马尾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先后拘捕了文章和视频、录像的作者范燕琼、吴华英、游精佑及网帖传播者多人。7月31日,马尾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诬告陷害”罪批准逮捕范、吴、游三人,其余陆续释放。</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2009年11月11日和2001年3月19日,福州市马尾区法院两次开庭审理,第二次开庭仅用了两分钟,因检方提出证据不充分,要求再次补充侦查而决定延期审理。</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这个案件的怪诞之处在于:出现在网上的文章和录像、视频,都是根据林秀英的口述记录或制作的。如文章说林秀英到医院看到女儿“仅穿睡衣,头发凌乱,面目狰狞,牙关紧咬”,“两只手腕上有几道黑色抓痕十分醒目”,“医护人员议论:‘这个女孩死得太惨太惨’,‘连短裤胸罩都没有穿’,‘至少五六个以上轮奸,甚至死后还奸尸’。”有人还告诉她:她女儿曾被八人轮奸,其中还有警察;“丽歌”KTV的股东是县公安局某副局长、某科长,县检察院某副院长等等。文章记录的都是林秀英的原话,录像视频所拍摄的也是林秀英的口述实况,而且在送到网上之前,都经过林秀英看过,取得她的同意。即使内容有不实之处,“诬告陷害”的也是林秀英,范、吴、游等人只是把它传到网上,怎么反倒成了“诬告陷害”的主犯了呢?更何况,文章和录像视频的内容,都是林秀英在一年多来的上访、告状时反复提出过的,官方曾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从来没有说她诽谤或诬告陷害,为什么现在要把这些罪名按在仅仅是传播者的身上?</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为了打破这个谜团,我在网上搜索了范燕琼、吴华英、游精佑的情况,进一步发现了由许多“潜规则”串起来的司法执法的黑幕。</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原来范、吴、游等人都是维权运动的积极分子。范燕琼的女儿说她母亲经常同情弱者,帮别人写文章写状子,曾因维权和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多次遭到抓捕、抄家,甚至长期羁押。我从范燕琼的博客“神州有泪”上看到,就在她被捕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就写了七八篇维权和纪念“liu四”的文章。6月6日她前往武夷山看望维权朋友,还受到便衣跟踪偷拍。这次她在网上披露林秀英的口述材料,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应,接着又著文揭露官方恐吓林秀英,成为被拘捕的直接原因。游精佑是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桥梁工程师,同事们反映他工作出色、技术精湛,为人谦虚,责任心强;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多年来致力于帮助弱者维权,因此曾多次受到警方的传讯、警告。这次被捕是因为他根据范燕琼的文章,为林秀英制作了“自说自话”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吴华英更是亲身体会蒙受冤案的痛苦,她弟弟吴昌龙因2001年6月24日发生在福清市纪委门口的爆炸案被羁押判刑,进入二审后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迄今没有结案。在几次审理中,吴昌龙和其他当事人都否认涉嫌犯罪,且指控侦查期间遭到刑讯逼供,所有律师也为他们作无罪辩护,但都无济于事。八年多来,吴华英四处奔走,上访申诉,因此多次被行政拘留。所以她对林秀英特别同情,为她制作了录音录像,并且发到网上。</P>
<P>我从这些材料里领悟到,范燕琼等被拘捕,不仅仅是因为替林秀英鸣不平。他们多年来的维权活动,早就使他们成为官方的眼中之钉,为林秀英鸣冤,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这个“诬告陷害”案的实质,不在于严晓玲的死因和某些干部被“诬陷”,而是官方对维权运动的打压。</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维权运动是广大民众同权贵豪强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表现。有权有势的官吏或与豪强相勾结,或直接利用权力,剥夺老百姓的权利,侵害民众的利益,这才引起群众的抗争。在这个尖锐的矛盾与斗争中,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政府,就应该站在民众一边,严惩那些为非作歹的权贵豪强,维护群众的权益。但现实的情况却完全相反,许多地方政府都不约而同地站到权贵豪强的一边,动用暴力或司法手段,打压民众。而当一些有正义感、社会责任感的律师和社会人士挺身而出,为民众仗义执言时,他们打压的目标就转移到这些维权人士的身上。而就我的视野所及,维权人士无一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正因为热爱这个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国家的尊严,才奋不顾身地对那些损害国家利益的罪恶行径,展开坚决的斗争。对维权人士的打压表明,在人民大众同反动的权贵资产阶级、豪强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国家权力被用来保护反动阶级,镇压人民,镇压爱国者,从而充分暴露出这个国家机器的专制性和反动性,这正是司法机关遍布黑幕的基本原因。</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在当前的这个“诬告陷害”案里,暴露无遗地展现出国家权力被用来打压维权人士的真相。首先,既然是“诬告陷害”案,就应该由被“诬告陷害”的人提出诉讼,但这个案子却是作为公诉案,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把被“诬告陷害”的官员的名誉,等同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其次,被告拘捕之初,家属和律师要求会见,警方却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会见;再次,范燕琼被关押半年,已经基本瘫痪,11月开庭时是坐着轮椅出庭的。律师和家属多次申请取保候审,都遭到拒绝,理由是她“具有社会危害性”,换句话说,是为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为什么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案件要提起公诉,而且涉及国家利益、国家机密呢?我从另一个材料里获知了这个潜规则的逻辑。去年7月3日,鄂尔都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吴保全诽谤案,提起公诉的检方表示:“之所以是公诉而非自诉,是因为吴保全的帖子严重损害了前市委书记云峰的形象,而云峰的形象也是鄂尔都斯的形象。鄂尔都斯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吴保全的帖子不仅对云峰构成了诽谤,更是严重地损害国家利益。”在这个逻辑里,官员形象=城市形象=国家利益。按照这个逻辑,维护贪官污吏的形象,打压维权人士,都是是符合于国家利益的。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在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9岁童星林妙可的独唱,后来被揭发是假唱,主办方的解释也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家利益”,居然需要通过剥夺公民权利、打击爱国人士和弄虚作假来维持,这对于每一个有自尊心的公民来说,都是莫大的耻辱;而那些掌握权力的官老爷所宣称的“国家利益”,恰恰是同国家利益背道而驰的罪恶行为。呜呼!国家利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通过对这个案件的考察,进一步加强了我的两点认识。第一,维权运动的扩大,培育了一大批为了社会公正和国家利益而甘愿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的仁人志士。他们心胸开阔,志向高远,思想明确,意志坚定,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国家的希望所在。范燕琼在她的博客“神州有泪”里,标明开博的宗旨是“真实记录,清算罪恶,不图回报,只求真理”。她写的许多博文,都体现了这个精神。如她为一位公正廉明的检察官任建平打抱不平,连续写了四篇文章。任建平为官清正,“凡是案件落在他的手中,无论背景如何,他都要查个水落石出,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员。”他当了三十多年的“助理检察官”,许多同事都已升迁,有的成了厅级干部,他却还是助理检察官;他多次奋不顾身地救起溺水者,有关部门却不承认他的见义勇为事迹。尽管遭遇这些挫折,任建平仍然不断著文,表达“阳光司法”的决心。范燕琼称赞他“几乎完全沉迷于追求‘阳光司法’的光荣与梦想之中”,说他的文章“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之光”。这些博文使我具体地认识到,在黑幕重重的司法界,还有着执意追求“阳光司法”的清官;同时也让我看到,执法公正、主张“阳光司法”的官员为什么会受到排挤的另一个司法黑幕。</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游精佑帮助弱者维权的抱负,可以从他去年11月11日在法庭上的陈述里找到答案。他说:“首先,我是一个教徒,与其说我信仰天上的上帝,不如说我信仰头顶的正义和内心的良知。”正义和良知,正是一切维权人士和爱国者的共同信从的原则。这个共同点把天南地北的维权人士联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据刘晓原律师在博客里报道,去年11月23日,在北京的二十多位维权人士,包括杨佳的母亲,为尚在狱中的游精佑举办了42周岁的生日晚会。这是何等可贵的情谊啊,它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出于道义的同情,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维权的爱国者之间的团结和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凝聚力。民间的维权爱国力量的团结和凝聚,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可喜的趋势。</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第二,由于舆论导向对媒体的封锁,互联网已经成为维权运动和民主运动的越来越重要的阵地。近几年来,许多官场黑幕、贪官污吏,就是在互联网上被揭露的。福州的“诬告陷害”案,也导源于互联网。与民间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的同时,官方对互联网的控制也越来越紧。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就反映了网络言论自由同文化专制主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官方没能压服谷歌接受过滤敏感信息的条件,在全世界面前既丢了面子,又再次被证实了压制言论自由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至于谷歌,放弃了中国市场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它可以继续在香港为大陆网民提供服务,继续保持了它的社会影响。我认为,网络言论自由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矛盾与斗争,或者换句话说,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目前还方兴未艾,斗争正在继续发展。应该承认,在这场斗争中,文化专制主义由于有强大的政治权力做后盾,一直处于有利的优势地位,但是,互联网的无往弗至、无远弗届的的特点,给网民提供了无数可供利用的条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开辟反限制的新渠道、新条件。所以,我对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是比较乐观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维权运动和民主运动中的作用,还有待于大家的努力。</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目前,许多网友都在关切着“诬告陷害”案的进展,被告的律师也在进行不懈的努力。希望福州的司法当局能够重视网上的民意,对范燕琼等三人作出无罪的判决。虽然这个希望非常渺茫,但我还是殷切地期待着奇迹的出现。</P>
<P>&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nbsp;<WBR></WBR> 2010年4月15日</P>
<P>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 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今天获悉,福州市马尾区法院已于昨天上午判处范燕琼有期徒刑两年,吴华英、游精佑各有期徒刑一年。我在文末的渺茫希望已经落空。但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上千人从全国各地来到马尾,对这三位维权人士表示支援;另据老虎庙博客报道,有两千多人参加了这个案件的“关注团”。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信息!它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可喜的信息:公民社会在成长,民间的民主力量在凝聚。这是一缕希望之光,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这些光束的汇集,将会照亮整个中华大地!</SPAN><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lang=EN-US><O&gt;</O&gt;</SPAN></P>
<P>
<P style="TEXT-INDENT: 21.75pt; 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 10.5pt"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7" month="4" year="2010">201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lang=EN-US><SPAN lang=EN-US>年</SPAN></SPAN>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lang=EN-US><SPAN lang=EN-US>月</SPAN></SPAN>17<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lang=EN-US><SPAN lang=EN-US>日</SPAN></SPAN></ST1:CHSDATE><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lang=EN-US>上午补记</SPAN></SPAN></P></SPAN>
襄阳城游客
襄阳城游客  发表于 2010-4-22 19:02:15

韩寒眼中的福建网民案


(下面的文章作者是韩寒,他发在新浪的文已被删除。)


                                               而你们在怕什么?


      今天,在一些论坛上,我看见了福建马尾审判三个网友,说真的,我的确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就开始搜索,我先上了谷歌香港,结果就和我搜索胡萝卜和李子一样,页面再也无法打开,于是我上了百度,我只知道有三个网友,因为涉嫌诽谤,被抓了起来。那么他究竟诽谤谁了呢,诽谤了当地公安,我当时就想,这三个人完蛋了,诽谤了当地公安,再由当地法院审理,这审判结果岂他们不是都已经在当地饭店里谈好了。



    本着公正的态度,我继续搜索这三个网友究竟是为什么诽谤了政府,但是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我先用了百度知道功能,百度表示不知道,当然,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你,于是,我使用了新浪爱问功能,结果爱问不问。最后,我大致知道了故事的内容,这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故事,为了防止出现文章过敏的情况,我一概隐去了人物姓名。


    主人公突然死了,家属怀疑是被轮奸致死,提出尸检,尸检的结果是主人公自顾自病死,并非强奸致死。家属怀疑警方包庇罪犯,提出还要尸检,但是相关部门并不配合。家属的情绪很不稳定。三位维权人士听闻此事,以死者是被强奸至死的观点,的将此事件做成了视频和文章,转发到国内外论坛。当地公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死者是自然病死,随后,参与制作视频发帖等人当地公安机关逮捕,其中主要负责的三人,二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到两年。


     事情大致上就是这样的,就案情本身,关键是死者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我不知道,我也没有证据,所以无法站在维权者或者政府的任何一方说事。政府认为,只要他们宣布了,这就叫证据,维权者认为,只要他们调查了,这也是证据。这件事情我并不了解,在其他众多的维权事件中,政府一定全错么,不一定,维权者一定全对么,也不一定。但是为什么政府永远表现出全错的态势呢?


      其实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当地政府自己弄大的。如果他是真的自身突发疾病死亡,那么便让有公信力的地方来尸检,说服家属便是。很多网友说,政府急需成立廉政公署,来树立公信力,我认为廉政公署没有用,香港很少发生腐败事件,其实并不是拥有了廉政公署这四个字,而是因为廉政公署是独立的这三个字。我认为,大陆现在的国情是不适合成立一个独立的类似廉政公署的机构的,如果一成立然后来真的,那几乎所有公务员及其亲属都嗖一下不见了。但是,大陆最最急需成立的一个部门乃是独立的“尸检部”,这个尸检部必须拥有向廉政公署一样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必要的时候做到电视直播尸检。仔细回想中国近几年发生的公众事件,有多少是因为尸检而生。尸检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部门,因为现在的尸检结果,无论是真的假的,老百姓都不相信。排除这件事情,虽然我认为,很可能不少的尸检结果是正确的,但老百姓的怀疑也不是错误的。一个喜欢先定性再定罪的政府,其绝招也很容易被老百姓学去,所以说,我们要原谅老百姓动不动就认为自己的亲人是被人害死,而罪犯是被政府包庇了,尸检是被政府操纵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你不讲证据,那我也不讲证据,你不透明,我就猜测,我一猜测,你就说我诽谤,我再追究,你就说这是国家机密,我一闹大,你就……你就……你就反而省事了,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自然会有相关部门通知新闻部门这事情不准报道。但是,这一切埋下的都是仇恨的种子。


       所以说,对于地方政府,这事情其实一开始就很好解决,绝对公正的尸检,如果真的是病死,说服家属,如果真的是被杀的,捉拿凶手。退一步讲,这个事情完全可以放到台面上,公开的去说清楚,大家拿各自的证据来说事,但官方是从来不屑于这么做的,他们认为这样降低了他们的威信。而且我们的官方永远是一开口就置自己于不利,你从来看不到他们坦诚的用我们人类正常交流的语言说话的时刻,永远用没有人性的官腔去对抗老百姓的哭诉。听音乐的朋友都知道,唱腔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你讨厌的唱腔,唱什么歌都是错的。


     现在,那位女孩子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那三位维权者的判决。至于诽谤罪,看来是非判不可了。类似的罪名不能从法律上去诠释,而是要从人情世故上去找结果。因为面子对于政府是很重要的,人家都关了你这么长时间了,尤其是因为这个理由,现在把你放出来,你法院是能得到喝彩,但是人家公安以后怎么混,都在一个县城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办公室不见桑拿见的,这见面了还怎么相处。其实这么多年,大家都误会了人民法院的意思,人民法院并不是指属于人民的并为人民服务的法院,而是指只负责解决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的法院。


    这三位替他人维权的网友,被判了一年到两年以后,很多网友认为,这件事情代表了互联网的黑暗时期将要到来,代表了维权人士将要遭到打击报复,代表了网络的监督将要受到取缔和法办,代表了言论自由的彻底消失,我认为其实这些都不是,小小的一个县城的公检法,你不能把人家想的那么深邃,其实这件事情只代表了一个意义,传达了一个讯息,那就是——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是的,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我们见识了,我们都很害怕,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你们都在害怕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襄阳城游客
襄阳城游客  发表于 2010-4-22 19:03:59
福建三网民诽谤案一审判决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襄阳城游客
襄阳城游客  发表于 2010-4-22 19:06:34
刘晓原律师 对马尾区法院新闻发布会的看法
公开开庭案件不让媒体旁听,判后搞新闻发布会浪费资金
    20日中午,我接到香港某媒体记者发来的消息,说下午马尾区人民法院会就网民诽谤案召开新闻发布会。
    看了短信后,我心里有些不相信,宣判已经第五天了,媒体也报道了判决结果,还有必要搞什么新闻发布会吗?
     我马上回了记者短信,问消息是否可靠?得到肯定回复后,我告知了国内某大媒体驻福建记者,他说正在出差不知此事,会马上求证此事。随后,他给我发来短信说,新闻发布会下午三时半召开。
   下午2时半,离马尾区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召开还有一个小时,我在推特上就福建网民案也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我谈到了案件的起因,谈到了公检法办案中违法问题,还谈到了官员对案件的干涉,以及三网民最终获罪背后原因。
    我在推特上发布消息时,因有当事人来找中途断了半个多小时。下午四时十分许,我结束了网上新闻发布会。随后,应某国际媒体之邀去接受采访,谈的还是网民诽谤案。
   从思宁博客获知,马尾区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不是在法院的会议室里召开,也许是为了讲排场吧,就跑到了卧龙山庄宾馆召开。我从网上搜索得知,这是一家三星级宾馆,虽然不属高档,但总比法院会议室有脸面。如此一来,又浪费了不少国家资金。
    这起网民诽谤案,前后三次开庭公开审理。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民众和媒体都可以申请旁听。
    但是,不知马尾法院是出于何种考虑,竟然将媒体拒之于门外,特别是外地的媒体。在我印象中,只有第三次庭审,因为要宣判了,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才旁听了庭审。但从事后的报道来看,记者发的稿件却是通稿。
    哪些从外地赶来的记者,连一张旁听证也没有拿到。
    不允许媒体记者旁听,判决五天后再搞新闻发布会,这不是“亡羊补牢”,而是“劳命伤财”。
    设想一下,如果三次开庭时,法院大门向媒体开放了,还有必要判后再搞新闻发布会吗?不用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就可以节省纳税人的钱吗?
    作为本案的辩护律师之一,我看过本案的全部案卷材料,三被告人是否构成诽谤罪,我是一清二楚。
    林秀英向国内媒体公开宣称,范燕琼的文章是依自己讲述而写。游精佑和吴华英请她制作视频,更是自己在镜头前“自话自说”。这还有林秀英和录制视频在场人的笔录为证。
     我认为,马尾法院的判决中有一个很可笑的逻辑,就是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不可质疑,三被告人只能去相信。法院的这个观点,与公安机关的观点,不谋而合了。
     记得在第一次开庭时,我拿广西法官黎朝阳之死作了驳斥。黎朝阳在看守所死后,公安机关结论为猝死,随即桂林市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市政法委官员宣布了猝死结论。后来,经过北京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得出了不同结论,但最后还是同监室死刑犯为了要保命才说出黎法官是遭殴打致死的真相。马尾区人民法院不可能不知黎朝阳之死吧?
     马尾法院在新闻发布上,特别强调了办案中的审限问题。马尾法院解释道,因本案复杂,经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限一个月。据我所知,该案在检察院提出第一次补充侦查前,该案适用的是二个半月的审限。
    只要关注过这起案件的人都知道,这起案件并不复杂,按检察院的起诉书指控,该案是由两篇文章一个视频引发。范燕琼的文章和游精佑、吴华英制作的视频传到网络上,也只过了几天时间,公安机关就把人抓获归案了,这样的案件难道也算复杂吗?
    请马尾法院好好学习一下《刑事诉讼法》第168条和第126条之规定。你们的说法,蒙不了学法之人。
   马尾法院的新闻通稿,回避了不让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公诉方提供了七十多个证人(包括补充侦查中找到的证人),辩护律师在第一次开庭前,也递交了要求证人出庭的申请。但审判长以有笔录了,没有必要让证人出庭作证为由而加以拒绝。
     这起荒唐的诽谤案,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起诉书已将林秀英列为“同案人”,但她却没有被拘留,也没有被逮捕,林秀英说一开始被公安关了两天,什么手续也没有办就出来了。既然林秀英是“同案人”,请问马尾区公检法,她是一个主犯呢?还是一个从犯呀?
     马尾区法院判决认为,三网民构成了诽谤罪,但判决书回避三网民诽谤的动机和目的。他们不是闽清县人,也不在闽清县工作,与闽清县公安局林宗颖副局长、闽清县人民检察院涂义铿副检察长、社会人士聂志雄,素不相识,没有矛盾和仇怨。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为何要诽谤这三个人呢?
   针对马尾区法院的的判决理由,再作如下的驳斥:
   一、“关于三被告人是否有捏造事实的问题”,马尾区法院认为,经查,被告人范燕琼不仅虚构还捏造了虚假的事实,并杜撰了邱某某、陈某某等10余人到林秀英家中恐吓、辱骂的具体情节,其制作的两篇网文,歪曲事实真相、凭空捏造,足以认定范燕琼有捏造的犯罪事实。被告人游精佑、吴华英在制作视频时,明知被告人范燕琼制作的“网文一”有捏造的虚假事实,仍然把“网文一”内容制作加入到视频中,继续实施在互联网中的散布行为,对造成本案的危害后果起到放大作用。
    按照马尾法院的认定,捏造事实的是范燕琼。那么,而游精佑和吴华英只是使用了捏造的事实文章,“使用”与“捏造”,难道是同一概念吗?
    我认为,视频中虽然出现了范燕琼所写文章的镜头,但林秀英讲述严晓玲之死时,并不是按范燕琼文章照本宣科,游精佑和吴华英没有授意林秀英要如何讲述,完全是由林秀英在镜头前“自话自说”。



他们为林秀英录制视频,与电视台记者采访录像,两者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如果被采访人说了假话,采访人所要承担的不是“捏造事实”之责,而是“传播谣言”之责。
    在此,我建议马尾公安机关把采访过林秀英的成都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南方周末等众多媒体记者一并抓获,最后交给马尾区人民法院去审判,以治媒体记者的诽谤之罪。因为媒体记者写的文章和拍摄的节目,已经传播了林秀英的不实之言。
   这种逻辑太荒唐了。连传播与捏造都分不清楚,还能指望他们公正判案吗?
   如果游精佑和吴华英参与了“事实的捏造”,那么三人就是共同犯罪。但是从查明的事实来看,写文章和制作视频是各自独立完成,双方之间没有任何的串通。



而检察机关没有指控三人构成共同犯罪。因此,马尾法院将“传播”与“捏造”等同,显然是在强词夺理。
    二、关于情节严重问题。只有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才构成诽谤罪。但是《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没有作具体解释。
    按照《刑法》教科书及专家们的观点。情节严重,一般是指诽谤行为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自残。
    在三个被告人被抓获之前,三个“被害人”根本还来不及“精神失常”,也来不及去自杀自残。因为文章和视频是在外网上先出现。等转到在国内网站上后,还不到一天时间,公安机关监控到了,迅速就作了删除,且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澄清。三个“被害人”还会因此精神失常、自杀、自残吗?
    法院认为,三个被告人的网文和视频,造成了包括医院在内的多家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引发大量不明真相的网民关注和指责,严重损害网民的真相知情权,扰乱了互联网正常的管理秩序,甚至有群众和网民认为闽清当地的地方治安混乱、环境恶劣,并对当地基层组织、行政机关、司法部门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这个认为,也是很可笑。
    我在案卷中,根本没有看到有医院在内的多家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的证据。
    要说有影响,只有丽歌KTV。在事件出来后,就给关张了。从闽清县公安局出具的“公信力”证明来看,这家KTV开业仅一个月,就查获了三名吸毒者。这家歌厅也是该关张了。
    把闽清的治安不好,也归罪于三网民文章和视频,这也是很可笑。
    本案的证据中,只有公安人员的证言提到,民众认为当地治安不好。用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个别公安人员的证言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看法,这是不是也属于“捏造”事实呢?
    闽清县公安局出具的“公信力”证明材料称,2005年至2009年共发生了21起命案(是否有没立案的命案呢),已破获了20起。一个小小的闽清县每年发生四起命案,难道社会治安也算好吗?
    三网民的文章和视频发出后,在闽清县也好,福州市也好,没有因此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也没有民众因此而走上街头去抗议。在虚拟世界里,也没有导致互联网运行的中断。怎么可能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呢?要说,严重损害了官员的面子,我还是有些相信。
   三被告人的诽谤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法院的一句话就把这起本是自诉的诽谤案变成了公诉案,这也太离谱了。
    在刑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就是为了规避“自诉与公诉”之争,才改变涉嫌的罪名。这方面的问题,我在以前的博文中详细谈过,在此不多说了。
    马尾法院认为,这是一起复杂案件。我以为,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只是遇到权力干涉才变得复杂。
    从三网民案的判决来看,人民法院并不是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此,还要谈一下对马尾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看法。我认为,这个新闻发布会本是可以不开的,因为三次庭审都有媒体申请旁听。如果当时让媒体去参加旁听了,也就不用浪费资金再搞新闻发布会。不让媒体去旁听,新闻会上只念通稿,又不让媒体记者提问,与会者能了解真相吗?
马尾法院对三网民案的判决是一审判决,在发布会召开之时还没有生效。把一个没有生效的判决,向媒体公开通报,是不是想制造社会舆论压力,以阻止二审法院对案件的改判?
   我认为,马尾区人民法院对三网民案的判决,没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准绳。这起案件也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我相信,历史终将会证明这是一起在权力干涉之下办下的错案。
   最后,我还是用以前对媒体说过的九个字给三网民案作总结:太离谱!太荒唐!!太可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5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