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59|回复: 0

专家拷问中国电影:繁荣下国际市场为何惨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6 1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2009年,中国国产电影总量达到456部,全国票房突破62亿元,市场增长率达到40%,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近日有关专家坦言,中国电影虽然国内战绩优异,却并未诞生能够彰显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向世界传播的佳作,其中《赤壁》的惨败尤为触目惊心。</p>
<p>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告诉记者,2009年中国电影实现精彩跨越,全年票房过亿电影达12部之多,中国电影势头喜人;但居安思危,决不能盲目乐观,至少从文化输出上看,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几乎“全军覆没”,很多国内大片根本无法在国际上传播。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吴宇森的《赤壁》,据中国电影人来自美国市场的情报,《赤壁》仅在42家影院上映,票房仅56万美元,与2003年《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在2000多家影院放映,收获5000多万美元票房的战绩相去甚远。</p>
<p>“最惨的是,美国人要求吴宇森把《赤壁》故事剪成两国而不是三国的,否则看不懂,吴宇森剪了,后来还是不行,又剪了一个专门针对北美的版本。”黄式宪说,2009年,国内三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没有一部作品走出国门,尤其在国内大受欢迎的冯小刚在海外的市场上一直就没有什么表现。当年张艺谋的《英雄》虽有诸多不足,但迄今却仍未有一部国产大片的海外成绩足以与之抗衡。</p>
<p>“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下中国电影日益泛滥的低俗化、山寨化甚至杂耍化倾向,如《三枪》这样的大片,直接把恶俗作为把玩欣赏的对象,彻底撕裂了人文底线;小片也问题不少,基本都山寨化了,毫无思想性可言。”黄式宪认为,当中国电影遭遇好莱坞之后,电影的美学品质遭到前所未有的拷问,如果一味效仿好莱坞而没有自己的民族品格和人文坚持,就只会像《赤壁》这样一败涂地。要让电影真正成长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们就必须拿出与大国的尊严相匹配的诚意、积淀和创造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1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