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80|回复: 0

图文:省作协主席方方到襄阳看望乡村女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3 11: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203/../../../html/ctdsb/20100203/..\..\..\ctdsb\20100203\m_49要闻_3.jpg"></p>
<p>本报记者邹琪 实习生熊晓枝</p>
<p>孤灯伴读 笔耕不辍</p>
<p>  昨日,记者来到襄阳区龙王镇柏营村一组,45岁的周春兰就住在村里一个不起眼的土坯房里。</p>
<p>为迎接新年,她用报纸在斑驳的墙壁上糊了一遍,算是“粉刷”。寒风穿过残破的窗户,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p>
<p>床头昏暗的白炽灯,是家中最亮的一盏。灯下,一张破旧的书桌,一摞别人赠送的稿纸,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字。</p>
<p>《思想的星空》 《永恒的女性》……多部文学书籍,整齐码放在一旁的柜子上,这些多半是杂志社或作家协会赠送的。</p>
<p>即使已发表多部作品,周春兰仍未摆脱贫穷。</p>
<p>初中时,买不起书,周春兰只好向同学借。她至今仍记得当初借阅的那本《迎春花》,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太迷恋书中情节,上课时,她躲在下面偷偷看书,被老师逮个正着,挨了一顿批。</p>
<p>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的周春兰,不得不辍学。</p>
<p>辍学后,她仍坚持用日记的形式继续文学创作,用文字记述少女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p>
<p>冷嘲热讽 她不退缩</p>
<p>1986年,周春兰与丈夫饶志启结婚。家境贫寒的她,被同村人瞧不起,在地里干活,其他人一起聊天,唯独撇开她。婆媳、妯娌间关系也很紧张。</p>
<p>周春兰表面上默默承受了这一切,内心的苦闷却一点点淤积。“那时的我,就像一只孤雁,迷失了方向,停靠在一棵枯树上。”周春兰说。</p>
<p>为发泄内心苦闷,她尝试将情感寄托于文字,开始创作诗歌。</p>
<p>周春兰写作热情高涨,旁人却不停泼冷水,认为她是“另类”,经常冷嘲热讽。她没有退缩,仍执着于创作,不理会他人的眼光。</p>
<p>虔诚投稿 终有回音</p>
<p>每到农闲或阴雨时,村里的女人们便围坐在麻将桌前,周春兰则站在那张破书桌前写作。</p>
<p>周春兰珍藏着一本纸张发黄的硬面抄,每一页都贴着她发表的文章。她把写作比喻成割麦子,时间越长,就越熟练。</p>
<p>起初,她只想通过写作发泄郁闷。一天,姑姑知道了她写日记的习惯,便提议可拿去发表,这句话提醒了她。</p>
<p>农村通讯闭塞,她不知把稿子投向何处,只好搜集各类报纸的地址,寄到报社。每一封信,她都虔诚投递,却都石沉大海。</p>
<p>1997年的秋天,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一天,周春兰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一张《襄阳广播报》,报上刊登了她的短诗《谁能与我同行》。</p>
<p>处女作的发表激励了她,她又尝试写散文。</p>
<p>发表的作品日益增多,周春兰渐渐在村里小有名气,人们开始知道身边有了个“爱写稿子的人”。</p>
<p>村民拖拉机坏了,找她支招维权;乡亲要打官司,请她帮忙写状词;与亲人的关系也慢慢融洽……“这次又收到几千块的稿费吧?”也有人开始眼红,实际上,她的很多作品发表在内部刊物上,稿费并没有想象中可观。</p>
<p>幸遇伯乐 铁心追梦</p>
<p>2007年下半年,周春兰得知方方当选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女人之间更能相互理解,抱着这一想法,她鼓足勇气,给方方寄去一封信,并附上两篇短篇小说。</p>
<p>去年4月,她突然接到省作协的通知,邀请她前往武汉,与全省30多名农民写作者参加农民作家培训班。</p>
<p>原来,方方觉得周春兰的写作感特别好,同时也被她的坚守深深打动。开办培训班,方方首先想到了她。</p>
<p>培训结束后,周春兰通过遴选,成为10个农村题材长篇小说选题作者之一。她将在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彬的指导下,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折不断的炊烟》是周春兰暂定的作品题目,全文共10章,约有25万字。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追求文学梦想,希望通过写作证明活着的尊严。</p>
<p>周春兰坦言,她以自己为原型,讲述发生在家庭中、村民间的矛盾冲突。目前,小说已经完成7章,全部小说将于春节之后写完。</p>
<p>创作25万字的长篇小说,周春兰却一直手写稿件,再送到几里以外的镇上,花钱找人改成电子版,再通过网络发给指导老师。</p>
<p>作协主席送来电脑</p>
<p>周春兰的写作不便,传到了省作协主席方方耳中。</p>
<p>昨日,方方专程来到襄樊,给周春兰赠送了一台崭新的电脑、1个8G的U盘,和许多新书。</p>
<p>狭窄的客厅顿时热闹了起来,周春兰赶紧坐在电脑前,学习打字。她说:“写作是我精神的全部,只有写作,才能证明我是个人,才能让我活出尊严。”</p>
<p>据方方介绍,去年,省作协首次举办农民作家培训班,希望为农民作家做点实事,鼓励他们多出农村题材的好作品。这批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出版后,将组成“湖北农民作家丛书”系列,如果作品优秀,有可能将它们搬上银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6 06: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