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28/2999_201001281327401VcvE.jpg"></p>
<p>资料图片</p>
<p> □罗拉</p>
<p> 说起来,我已经炒了十多年的股票。</p>
<p> 我在1993年就入了市,开户当天,我买进陆家嘴,成本价28块多,买了300股。那时候,买股票要手工填写委托单子,很麻烦。两天后,这只股就涨到30元。我一算,两天赚的已经超过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了。</p>
<p>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种无法摆脱的吸引力让我沉迷于股市而不能自拔。那时候,没有多少股票,后来我陆续买了上海金陵、上海邮通,也都赚了。我已经完全不想上班了,只想炒股,盼望有一天能进入大户室,哪怕是中户室也好。</p>
<p> 直到有一天,噩梦开始了,我听股评了!我听了所谓的专家推荐,买进了福建水泥,买进的价格是9.17元。谁能想到,这个价格竟然是以后4年的最高价!接下来就是老股民都知道的漫漫熊途了,在这期间,我的资金从最初的2万变成了5000元。我只能又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了。</p>
<p> 1996年、1997年的超级反转,我也“活”了过来,资金竟然翻了番。加上当时的一个牛股长春长岭,我的资金很快就到了10万。我又不想上班了,这期间,很多人发现长线比短线好,四川长虹等股票都翻了近10番。</p>
<p> 那是一个全民炒股的时代,我也炒得不亦乐乎。后来,《人民日报》的评论把一直飞涨的股市打下了深渊!接下来,股市有了涨(跌)停板的限制,也不能“T+0”了,我的资金也缩水了,我只好把精力重新放到工作上去。</p>
<p> 由于是老股民了,偶而也能听到一些消息(大部分是假的),都说要炒上海梅林,我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了。</p>
<p>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的春节,我终于进入了大户室。我又不想上班了,走在通往证券公司的路上,好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p>
<p> 进了大户室,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炒股了。那些大户室的人几乎都是听消息在炒股,几个电话一打,就纷纷买进某一只股票。再和他们一比,我的资金也就刚够大户室的入门费。有一个老头,每天在大户室喝茶看报,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了他一句:“你怎么不买股票?”老头看了我一眼没有回答。我旁边的一个大户悄悄和我说:“他是我们这里最大的大户,交易量占我们这个营业部的50%,只是他自己不动手,让营业部的人买卖罢了。”</p>
<p> 突然,我怀念起做散户的时候,大家为自己的几百股股票争辩,几个人共同用一台旧电脑,还用了几十种分析方法……</p>
<p> 追涨杀跌成了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操作方法,直到2001年的7月31日,股市又一次转熊。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炒股了,什么技术、消息都没有实际作用,我感到恐慌。</p>
<p> 接下来的几年,我的账面资金越来越少了,当我的资金从60万减少到30多万时,我选择退出大户室。</p>
<p> 现在,我又开始工作了。这十多年来,每当我不想上班只想炒股的时候,往往是市场的头部;而每当我收拾疲惫的心重新工作的时候,几乎都是市场的底部!</p>
<p> 2007年以来,股市超级火爆。做了多年的股票,我基本有了一个固定的操作模式,就是紧盯热点。比如,资金基本流向房产和贵金属,那么你只要跟上就行了,一个龙头热点行情会延续很长时间。相关个股启动也不一样,错过大龙头可以买小龙头,千万不要买很冷门的股票。</p>
<p> 2008年以来,股市从牛转熊,我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过程。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我炒股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基本可以做到不以涨喜,不以亏悲。在2009年的慢牛行情中,我又找到了感觉,盘感越来越好,也取得了一些收益。</p>
<p> 炒股已融入我的生活,但我再也不会把它当成生活的惟一。在工作的闲暇之余,炒炒股票,用平常心来看待它,要比当职业股民开心。</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