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51|回复: 0

归隐鹿门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1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阿李山</p>
<p>  襄阳古城外,分布着一些名山。山都很小,小得像一颗颗青梨。车在山中跑,就像一把小刀在削皮,那泛白的公路便是削下的梨皮,三两下就削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山虽然小,却都有些名气。隆中山发生过三顾茅庐的故事,羊祜山有“堕泪碑”的典故,岘山因为历代诗人在那里迎接送往而被写进不少诗篇,鹿门山因为隐居了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等名士而留下“鹿门高士傲帝王”的美谈。</p>
<p>  鹿门山的自然风光在于幽静。鹿门山位于襄阳城东15公里,有狮子、香炉、霸王、鹿门、李家5座小山岗组成。远看如女人淡淡的蚕眉,并无特别之处,进入山门,才发觉林木苍郁、云雾缭绕、幽深雅静,难怪那些高士们要选择鹿门山隐栖。这几座山岗低的不能再低,山坡缓的不能再缓,山中松柏茂密,绿荫蔽天,静的不能不静。有牛群在林中悠闲地啃草,牧牛的孩子倚在树根打盹。这么一座小山,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清新、自然,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p>
<p>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史载,汉光武帝刘秀与侍郎习郁巡游此山,君臣同梦神鹿前来朝拜。刘秀命习郁立祠于山,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寺,遂以庙名山。鹿门寺曾盛极一时,北宋时有佛殿、斋堂500多间。岁月沧桑,现今鹿门寺于1992年重建。</p>
<p>  鹿门山的主要景点有三高祠、庞公制药洞、诸葛拜师亭、浩然亭、暴雨池、望江亭等。三高祠内塑有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像。站在山顶望江亭中,可见汉江自山脚流过,远处襄阳古城尽收眼底。最奇的是暴雨池,泉水自山中自然溢出,顺着一块突出的石头,滴滴答答如雨帘般注入池中,几千年来从未间断。</p>
<p>  鹿门山最大的开发价值在于一个“隐”字。开发鹿门山的旅游事业,也应该在“隐文化”上面做文章。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民风、名吃,均不是鹿门山的所长。</p>
<p>  东汉末年,一代名士庞德公隐居鹿门山,不入城府,以耕读为业,琴书自娱,德高望重,拒绝刘表多次招请。因为一个庞德公,襄阳而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会聚的中心。隐居于水镜庄的司马徽、隐居于隆中山的诸葛亮,以及徐庶等人均与庞德公交往甚密。诸葛亮尊庞德公为师,每次造访,均拜于床下。庞德公曾经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庞德公之侄)为“凤雏”,因此庞德公被誉为“知人”。庞德公隐居于鹿门采药,不知所终,成为一代名符其实的大隐士。</p>
<p>  到了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孟浩然效法前贤,隐居鹿门,而成为对鹿门山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物。在《唐诗选》中,对诗人有伟大诗人、杰出诗人、著名诗人、优秀诗人、诗人的细分。能冠之伟大、杰出的屈指可数。孟浩然只能排在著名的档次,算是三流诗人。但因为他是年长者,加上诗风恬淡、意境清远、艺术造诣较高,一时成为许多著名诗人拜谒、交往的对象,像比他小12岁的李白、王维,小23岁的杜甫,以及张九龄、白居易、刘长卿、刘禹锡、王昌龄、贾岛、李贺等等。可以说唐朝稍微出名的诗人,无不到襄阳,而其中大多数都想见识见识孟浩然,或想到他的隐居地鹿门山一游。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王维《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一直到宋朝,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曾巩等人到了襄阳,还时常怀念孟浩然。黄庭坚《过襄阳题孟浩然画像》:“先生少也隐鹿门,爽气洗尽尘埃昏。”曾巩游鹿门山未果,遗憾地写下:“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p>
<p>  孟浩然在家耕田读书,过得逍遥自在,40多岁时突然想起做官,跑到长安,在王维官署谈诗时,玄宗忽至。孟浩然不知所措,情急之中藏于床下。玄宗问是何人,王维如实回答。玄宗久闻孟浩然之名,而未见其人,大喜,让孟出来吟诗。孟浩然吟诵自己的《岁暮归南山》。当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时,责道:“你不求仕,而不是我不用你,竟如此诬我?”遂放还。孟浩然求仕失望,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几年,最终返回故乡,归隐鹿门山。后来,王昌龄自岭南北归,路经襄阳,专门跑到鹿门山拜访孟浩然。两人相聚甚欢,纵酒过度,孟浩然患疽而死。</p>
<p>  皮日休是曾在鹿门山隐居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自号鹿门子,家贫寒,世务农,性孤傲,是晚唐一位出色的诗人。鲁迅称之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皮日休后来离开鹿门山,参加了黄巢的农民起义军。</p>
<p>  步庞、孟、皮之后尘,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归隐充满了神灵之气的鹿门山。如今,鹿门山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每逢节假日,便喧嚣一时。“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诗中所流露的那种怀慕隐逸的思古幽情,和我们已经很隔膜疏远了。登鹿门山,吟孟浩然的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是一种享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4 10: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